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郑录事赴太原

标题包含
送郑录事赴太原
叹息不相见,红颜今白头。 重为西候别,方起北风愁。 六月胡天冷,双城汾水流。 卢谌即故吏,还复向幷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惋惜不能与你相聚,美丽的红颜已白发苍苍。 再次为你送行,又起了北风的哀愁。 六月的北方天气寒冷,汾水在两城之间流淌。 卢谌曾经是你的下属,如今又将返回并州。
去完善
释义
1. 西候:这里指位于西边的地方长官,借指郑录事;2. 北风:比喻北方的边患;3. 胡天:此处指北方边陲之地;4. 双城:指汉代时期的云中、定襄两城,在今山西省北部地区;5. 汾水:发源于山西宁武管涔山,经过太原流入黄河;6. 卢谌:古代并州刺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卢植的儿子,后称此地为“卢子关”;7. 故吏:指过去担任官职的人;8. 幷州:也作“并州”,中国古地名,辖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山西省大部分地区。
去完善
赏析
《送郑录事赴太原》是唐代诗人张南史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无奈和惋惜,以及对友人即将奔赴艰苦边地的担忧。全诗情感深沉,格调高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才情和胸怀。 首联“叹息不相见,红颜今白头”,诗人以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叹开篇,表达了对友人与自己多年未见、白发已生的感慨。这一句既是诗人对友人的亲切慰问,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 颔联“重为西候别,方起北风愁”,诗人用“重为西候别”表达了与友人再次离别的痛苦,而“方起北风愁”则暗示了北方边地的寒冷和艰辛。这两句诗意境苍凉,传达出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 颈联“六月胡天冷,双城汾水流”,诗人通过描绘胡地六月的寒冷和汾水两岸的双城,展现出边地的荒寒和辽阔。这两句诗既是对友人所赴之地的描绘,也是对友人所处环境的想象。 尾联“卢谌即故吏,还复向幷州”,诗人用卢谌的故事来勉励友人,希望他在边地能够像卢谌一样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这首诗在结尾处表达出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使全诗的情感得到升华。 总的来说,《送郑录事赴太原》是一首感情深厚、意境开阔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友人未来的担忧、对边地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期望,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郑录事赴太原》是唐代诗人张南史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当时正值唐朝盛世,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文人墨客云集,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张南史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与友人郑录事有着深厚的交情。然而,世事难料,郑录事因故需要离开京城,远赴太原任职。临别之际,张南史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送郑录事赴太原》,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中,张南史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际的场景,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不舍和对朋友前程的关心。同时,诗中还透露出对友人在新的环境中能够有所作为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唐朝盛世诗歌艺术的独特韵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