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雪,雪。
花片,玉屑。
结阴风,凝暮节。
高岭虚晶,平原广洁。
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
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
此时双舞洛阳人,谁悟郢中歌断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儿飘飘,纷纷扬扬,像花片,像玉屑。
它汇集了阴郁的风,凝结了傍晚的节气。
高原上,冰雪闪耀着晶光;原野中,一片洁白无瑕。
起初,它像从云外飘来,后又像是空中降下的哽咽。
千家万户都安静无声,唯有兽炭和皮裘带来些微暖意。
此时双舞的洛阳人已不复存在,有谁还能领悟到《郢中歌》所传达的情感已经消逝。
去完善
释义
1. 花片:指雪花像花瓣一样。
2. 玉屑:形容雪像玉石碎片般美丽。
3. 阴风:寒冷的北风。
4. 暮节:冬天夜晚的景象。
5. 高岭虚晶:高山上的冰雪显得纯净而明亮。
6. 平原广洁:广阔的平原被白雪覆盖,显得干净而整洁。
7. 云外飘:从天空飘落的雪。
8. 空中噎:指雪花在空中飞舞的声音。
9. 千门万户皆静:家家户户都在享受着宁静的雪景。
10. 兽炭皮裘:古代保暖的毛皮衣物。
11. 双舞洛阳人:指在洛阳跳舞的人们。
12. 郢中歌断绝:指楚地民歌的失传。
去完善
赏析
《雪》这首诗通过描绘雪花的轻盈、洁白以及它所营造出的宁静与洁净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感悟。首句“雪,雪”如同呼唤一般,引导读者进入冰雪的世界。接下来,诗人用“花片,玉屑”来描述雪花飞舞的形态,生动形象。然后,通过对阴风、暮节的描绘,展现出雪花凝结在寒冷环境中的景象。接下来的“高岭虚晶,平原广洁”则表现出雪景的辽阔与壮美。
诗人在后半部分着重描写了雪景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展现出了雪花的动态美,如同天空中飘落的精灵。而“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则表现出雪景所带来的静谧感,让人们更愿意留在温暖的室内。最后,“此时双舞洛阳人,谁悟郢中歌断绝”则是通过对比洛阳人与郢中人对于雪景的不同态度,表达了诗人渴望领悟自然之美的愿望。整首诗既有对雪景的细致描绘,也有对人们情感的关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是唐代诗人张南史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5年,正值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年,此时的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
张南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以表达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然而,在动荡的时局下,张南史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因为战乱而被迫离家,辗转各地,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世的沧桑。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日渐衰弱,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然而,民间的诗歌文化却并未因此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在艰难的岁月里得到了发展。张南史的诗作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坚韧与执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