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道中
山断疑无路,林开觉有村。
饥牛恋茅垅,吠犬护柴门。
闷去诗千首,愁来酒一尊。
明朝南去路,怀抱与谁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峰险峻仿佛阻断了前行的道路,走进树林却发现了小村庄。
饥饿的黄牛依恋着田埂不愿离开,看家狗守护着木门叫个不停。
烦闷时就写诗解忧,忧愁时就以酒解愁。
明天又要踏上南方的路途,那些思念和心事又能与谁倾诉呢?
去完善
释义
1. 寿昌:南宋时期的一个地区名,现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淳安县境内。
2. 华岳:字子西,号翠微,南宋著名诗人。
3. 山断疑无路:指山路中断,让人怀疑前方是否还有道路。
4. 林开觉有村:树林分开,显现出村庄的景象。
5. 茅垅:田地边缘的沟渠。
6. 吠犬:狗叫。
7. 柴门:用树枝制成的简陋门户,这里指农家小院。
8. 诗千首:形容创作了许多诗篇。
9. 酒一尊:喝酒。
10. 南去路:朝南去的道路。
11. 与谁论:与谁交流,分享心事。
去完善
赏析
《寿昌道中》描绘了山野之间的美景和生机。“山断疑无路,林开觉有村”描述了山的尽头出现村落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敏锐观察。“饥牛恋茅垅,吠犬护柴门”则勾勒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独处时的苦闷和对酒的寄托。结尾“明朝南去路,怀抱与谁论”抒发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无尽期待以及渴望有人理解自己的情感。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景交融,充满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寿昌道中》是南宋诗人华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代,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民生疾苦,政治腐败,国家动荡不安。而华岳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的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也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华岳年轻时曾积极参加抗金斗争,后来因受到奸臣秦桧的陷害,被贬谪到寿昌(今浙江杭州附近)一带。在寿昌的日子里,华岳亲眼目睹了百姓生活的困苦和社会的不公,这让他深感痛心。为了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华岳写下了这首《寿昌道中》。
在这首诗中,华岳通过描绘沿途所见到的景象,如“山静鸟声乐”、“风清水面平”等,表现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宁静的渴望。然而,这些美好景象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年丰人未足,岁熟犬犹惊。”意思是尽管丰收之年,人们的生活依然困苦;即使到了太平盛世,人们仍然惶恐不安。这正是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写照,也是华岳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