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渭河流淌环绕着秦地关隘,黄山起伏映衬着汉代宫殿。
皇帝的车驾穿越柳树丛生的重重宫门,在阁道上回望皇家花园中的花朵。
云雾缭绕的皇宫里有两座凤凰般的宫殿,春雨滋润下的树木和万间民居。
皇帝是为了按照季节气候巡视,并非只是为了欣赏美好的景色。

去完善
释义
1. 渭水:即渭河,黄河的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2. 秦塞:指陕西一带的秦地,即古秦国之地。
3. 黄山:这里指的是黄麓山,在陕西省咸阳市西北。
4. 汉宫:这里指汉代的皇宫,这里代指唐朝长安的皇宫。
5. 銮舆:皇帝的车驾。
6. 千门:指皇宫中的各个宫门。
7. 阁道:即“复道”,高楼间的空中通道。
8. 上苑:泛指皇家园林。
9. 帝城:这里指长安城。
10. 双凤阙:指皇宫的建筑。
11. 阳气:指春天的气息。
12. 行时令:按照季节时令安排活动。
13. 宸游:皇帝出游。
14. 物华:美好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题义比较复杂。但从诗的内容来看,主要描绘了春游时的景象。首联写诗人看到优美的自然景观,如环绕着皇宫的清澈河流与繁茂树木,以景色铺垫皇帝出游的环境氛围;颔联写到皇帝的车驾离开千门柳树,向上苑赏花,描绘出皇帝的出行盛景;颈联则表现出皇家宫殿之壮丽与万物复苏的景象,象征着太平盛世;尾联回应主题,强调皇帝此次出行的本意是推行时令,而非仅仅欣赏春天的美好。全诗气势宏大,形象生动,体现出诗人对皇家的歌颂和对春季万象更新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创作的五言排律诗。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在宫中举行宴会,面对窗外飘落的春雨,心生感慨,于是让群臣赋诗以志此事。身为朝官的王维受到皇帝旨意,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这一时期,王维已经步入中年,官至尚书右丞。虽然政治生涯上有所成就,但他也面临着诸多压力。由于地位较高,他时常需要参加宫廷聚会,为皇帝歌功颂德。因此,本诗中流露出一种为帝王服务的意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渴望修身养性的愿景。
在唐玄宗时代,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王维的作品正是反映了这种盛世景象,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朝廷气象。在这首应制诗中,他以春雨、春望等元素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敬爱,又传达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