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孤山
山夹寒云晚不收,苹花洲渚雁声秋。
西湖处士无消息,落日丹枫处处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山间的寒气与云雾仍未消散,小洲和沙渚上的野花在风中飘摇,大雁在此歇息并发出哀鸣之声,这些都是秋天的景象。而西湖边的隐士没有音信,看到那落日映照下的红色枫叶,更是让人生起无尽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孤山:指的是杭州的孤山,这里隐藏着白居易的名句“孤山寺北贾亭西”;
2. 山夹:双山的意思,与孤相对;
3. 寒云:阴云或者冷雾;
4. 苹花:是一种花朵;
5. 洲渚:水中的陆地;
6. 西湖处士:借指白居易;
7. 无消息:没有音讯;
8. 丹枫:指枫叶红了,形象地表达秋天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秋晚孤山》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象的诗词,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孤山的宁静与凄凉之美。诗中“山夹寒云晚不收,苹花洲渚雁声秋”两句,描绘了寒云笼罩下的群山,以及远处水面上飘荡的芦花在秋风中摇曳的景象。诗人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景色。
接下来的“西湖处士无消息,落日丹枫处处愁”两句,则将情感融入其中。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通过落日和枫叶的红色,传达出深秋的哀伤氛围。整个诗词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之情,使得作品具有了深沉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晚孤山》是南宋诗人周端臣创作的一首描述孤山秋景的古诗。这首诗歌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此时的中国正值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然而,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国家局势日益紧张,民生疾苦、战乱不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的心境。
周端臣身为文人,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他在孤山游览时,看到秋天的美景,心中却充满了忧虑。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傍晚,孤山四周寂静无声,湖面波光粼粼,远处暮色苍茫的景象。诗人以"群鸦叫残日"形象地表现出战乱所带来的不安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总之,在时代背景下,周端臣通过描绘秋晚孤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忧虑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这正是诗人以诗词传达出的深沉的历史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