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观
子晋栖霞境,高高出世埃。
直疑天上去,归认下云来。
银汉星辰近,金庭洞府开。
迟明欲回首,更上降真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孩子,这可是那梦幻般的栖霞仙境啊,它高高矗立在尘世之上。
让人无法不相信它来自天堂,又回归了凡尘。
天空中的银河和星辰仿佛近在咫尺,金庭的神仙洞府似乎就在眼前。
趁着黎明前的寂静,我要回头再看一眼,然后再去登上那神秘的降真台。
去完善
释义
1. 子晋:周灵王之子王子乔的别号,传说他好道术,最后乘白鹤仙去。后世常以“子晋”为神仙或仙境的象征。
2. 栖霞:这里指仙人王子晋游历的地方,寓意虚无缥缈的仙境。
3. 出世埃:远离世俗尘埃,进入超凡境界。
4. 银汉:银河。
5. 金庭:道家传说中天上的神仙居所。
6. 洞府:道教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通常在山中或者地下。
7. 迟明:天将亮的时候。
8. 降真台:相传是王子晋修道成仙升天的地点。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子晋栖霞境,高高出世埃”开篇,描绘出桐柏观的仙境氛围。在这里,子晋代表了道教中的一位仙人,栖霞则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接下来,诗人在“直疑天上去,归认下云来”中表达了自己仿佛登上了天堂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回归凡间的感慨。
“银汉星辰近,金庭洞府开”两句,诗人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的想象空间。在桐柏观的仙境中,银河仿佛就在眼前,星光璀璨;而金庭洞府则如同神仙的居所,神秘而引人向往。这种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使得诗篇充满了宗教色彩和神秘感。
最后,诗人以“迟明欲回首,更上降真台”作结。表达了黎明时分,想要回顾刚刚经历的美景,然后再登上降真台,去感受更高的境界。这里,“迟明”既表示时间,又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有期待新的一天的含义。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桐柏观景色的赞美和对道教文化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桐柏观》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文学家、政治家李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桐柏观周边的景色和作者游览时的感受。李昉在五代十国时期,曾任南唐朝廷的高官,后成为南唐后主的宠臣。他在文学、历史和政治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
在南唐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状况复杂多变,政权更迭频繁,而文化事业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以诗词歌赋来表达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昉作为一名文人和政治家,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桐柏观》一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的桐柏观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道教圣地。诗人通过描绘桐柏观周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己仕途生涯的感慨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