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吴山
嵯峨宫树霭晴空,吴越迢迢一望中。
几处笙歌人远近,万重花柳路西东。
风生帘幕春云碧,水遶楼台海日红。
沙鸟自飞还自宿,百年无计与谁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宫殿周围的树木在晴空中形成朦胧的景象,一瞥就能看到遥远的吴越之地。
远处传来隐约的乐声和歌声,花儿和柳树围绕着道路生长,布满了东西方向。
春风吹过帘幕,如春云般飘动;海上的落日倒映在水面上,如同鲜红的绸带。
沙滩上的鸟儿自由地飞翔、栖息,百年间无法预计有谁能够分享这份宁静。
去完善
释义
1.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
2. 宫树:宫廷里的树木,这里指代皇帝所在的地方。
3. 霭:形容云气或烟云弥漫的景色。
4. 晴空:晴朗的天空。
5. 吴越:古代中国江南的两个诸侯国,这里借指江南地区。
6. 笙歌:吹笙唱歌,泛指奏乐歌唱。
7. 人远近:形容人群熙攘的热闹景象。
8. 花柳:指春天盛开的鲜花和柳树,这里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9. 路东西:路的东头和西头,这里用来形容道路漫长。
10. 风生:风吹起的样子。
11. 帘幕:窗帘帷幕,这里用来形容室内装饰。
12. 春云:春天的云朵。
13. 水遶楼台:水面环绕着楼台,形容湖边的美景。
14. 海日:海上初升的太阳。
15. 沙鸟:生活在沙滩上的鸟类,如海鸥等。
16. 自飞还自宿:自己飞翔又自己栖息,形容沙鸟自由生活的情景。
17. 百年:指一生的时间。
18. 无计:无法计算,这里是说没有办法。
19. 与谁同:与谁一起共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登上吴山时所见到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嵯峨宫树霭晴空,吴越迢迢一望中”,写诗人站在山顶,俯瞰吴越两地,只见宫树参天,云雾缭绕,视野开阔,景色壮观。
颔联“几处笙歌人远近,万重花柳路西东”,描述了山下笙歌声此起彼伏,花草树木繁茂,道路纵横交错的美景。
颈联“风生帘幕春云碧,水遶楼台海日红”,通过对春风吹拂、春水环绕的楼阁和海边的落日等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夕阳的美丽壮观。
尾联“沙鸟自飞还自宿,百年无计与谁同”,以沙滩上的鸟儿自由飞翔、栖息为象征,表达出诗人渴望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却又感叹自己无法摆脱世事纷扰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吴山》是宋朝诗人释斯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金国南侵导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诗人释斯植身处这一历史变革之中,他的生活轨迹和诗歌创作都受到了影响。释斯植本姓贾,年轻时曾做过地方官吏,后出家为僧,法号释斯植。他在南宋时期活跃于诗坛,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感慨为主。
在创作《登吴山》时,诗人可能已经离开了官场的喧嚣,转而投身佛教修行。他登上吴山,俯瞰杭州城的美景,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此时,南宋政权已经稳固,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但金国的威胁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吴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