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音亭

标题包含
清音亭
山川无古亦无今,只在游人得趣深。 洗耳屏除筝与笛,来贤几个是知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河没有古代和现代之分,关键在于游客们能从中获得多少乐趣。 让我们远离古筝和笛子的喧嚣,看看有几位贤者能够理解这其中的韵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清音亭:未知具体所指,可能是某个古代或现代的亭子名称,也可能是虚构的景点。 2. 徐安国:待查,可能是一个古人或者现代诗人的名字。 3. 山川:指的是地理上的山水风景。 4. 无古亦无今:指山水本身没有古今之分,永远存在。 5. 游人:游览山水的人。 6. 得趣深:得到乐趣的程度很深。 7. 洗耳屏除筝与笛:用“洗耳”来表达希望在这美景中享受清静的时刻;“筝与笛”代表乐器,通常出现在娱乐场合,在这里可能是比喻各种俗事。 8. 来贤:来访的高人,有才学之人。 9. 知音:熟悉音乐的人,这里引申为懂得欣赏美好事物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清音亭》徐安国 这首诗意境深邃,通过描绘山川、游人、筝与笛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古与今的思考。开篇两句“山川无古亦无今,只在游人得趣深”,传达了时间观念的相对性,暗示出人生的短暂和永恒。接下来的“洗耳屏除筝与笛”,则表达了一种渴望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最后一句“来贤几个是知音”,强调了知音难觅的观念,表现了诗人在寻找知己过程中的孤独感。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咏物抒怀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音亭》这首诗是由徐安国在南宋时期创作的。徐安国,字无量,号南洲,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当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心声。 在那个时期,由于金兵的入侵,南宋的国力日渐衰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统治者却仍然醉生梦死,贪图享乐。徐安国对此感到非常痛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来唤起人们的觉醒,共同抵抗外敌,振兴国家。 《清音亭》这首诗正是反映了这一主题。诗中描绘了清音亭的美景,以及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渴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己未能挽救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以及对时代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