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吕东莱 其一
师友曾亡几,南轩足旧闻。
严陵忻请益,荆渚黯临分。
恸哭情方切,招魂志愈勤。
幡然均地下,应与共修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的朋友已经离世了一些,但是在南轩还有许多往日的记忆。
想到严陵,心中欣喜想要去探访;想到荆州,心中黯然面临别离。
悲痛的哭泣感情才刚刚开始深切,呼唤亡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如果能突然在黄泉相见,我应该会和你一起共同研习文章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吕东莱:即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浙江婺州义乌人。他的学术观点被称为“东莱学派”。
2. 南轩:指张栻,字敬夫,号南轩,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3. 严陵:指严光,又名庄光,字子陵。是东汉著名的隐士,因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而改名严光。
4. 荆渚:古地名,今湖北省荆州市一带。
5. 幡然:迅速改变的样子。
6. 均地:指平等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吕东莱的哀悼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吕东莱之间的深厚友谊。首联通过“曾亡”和“足旧闻”表现出失去良师益友的悲痛,颔联则通过对严陵、荆渚的回忆,加深了这种情感。颈联中,诗人通过“恸哭”和“招魂”表达了自己对吕东莱离去的悲伤和不舍。尾联则寄寓了希望死者在地下得到安宁,期待能够与他在天堂共同修文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吕东莱的深深悼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哀吕东莱 其一》是南宋诗人徐安国的一首感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正值金人南侵之际。在这段时间里,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诗人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现实,表达了对好友吕东莱的深切悼念,同时也揭示了民众的苦难和时代的悲剧。
在这一时期,诗人徐安国的人生经历也十分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对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有了更深的忧虑。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吕东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然而,吕东莱在一次抗击金人的战役中英勇牺牲,这使诗人悲痛欲绝,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歌。
在徐安国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军事力量衰弱,对外敌的入侵束手无策。金人的铁蹄践踏了江南大地,百姓们生活在战乱和贫困之中,苦不堪言。在这种背景下,诗人们纷纷拿起笔来,抒发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对民众的同情,以及对正义和和平的追求。而《哀吕东莱 其一》正是这个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