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歌上姚毅夫 其五
壶倾烛烬乐事衰,堂上歌声有余哀,主人谢客客已归。
风荡重阴月还辉,皎皎千里光无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酒宴已过,歌声犹在,但欢乐的时光已经逝去,客人也已经离开。风吹过乌云,月光再次照耀大地,明亮的月光洒满整个夜空。
去完善
释义
1. 竹枝歌: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巴蜀一带,后来传播到其他地区。竹枝歌形式简单,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2. 周行己:南宋文人,字恭叔,号浮沚先生,平江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国子正、秘书省校书郎等职。有《浮沚集》传世。
3. 壶倾烛烬:形容宴会已经结束,酒已经喝完,蜡烛也快要烧尽。表示宴会即将结束。
4. 乐事衰:指快乐的事情已经接近尾声。
5. 堂上歌声:指宴会上的歌舞表演。
6. 余哀:指歌曲中传达出的悲伤情感。
7. 主人谢客:指宴会的主人向客人表示感谢。
8. 风荡重阴:形容风吹过浓重的阴影,这里可以理解为风吹过了夜晚的黑暗。
9. 月还辉:指月亮在黑暗过后重新发出光辉。
10. 皎皎千里光无亏:形容月光明亮,照耀着大地,照亮了千里之外的地方。
11. 光无亏:光亮没有减弱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筵席过后景象的诗歌。诗中壶倾烛烬,堂上歌声犹在,但客人们已经散去,主人开始谢绝宾客,预示着欢乐时光的逝去。诗人通过风荡重阴、月光重现的景象,暗示着人生无常,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同时,诗人以“皎皎千里光无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枝歌上姚毅夫 其五》是北宋著名文人周行己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在这段时间里,周行己因才学出众而受到朝廷的重视,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然而,他也因直言不讳的性格而遭到排挤,最终在仕途上未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在宋哲宗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此时,苏轼、黄庭坚等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行己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受到了前辈文人的启发,将个人的遭遇和感慨融入到诗词创作中,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词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