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始到琼众谓海南自来无大寒今岁腊月连日风雨殆不异北地因成小诗记之
海国冬常燠,阴霾忽满山。
飕飕北风劲,凛凛冻云顽。
蟋蟀已无语,芭蕉犹强颜。
江头梅柳色,春色几时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岛冬天通常温暖,乌云突然布满群山。
寒冷的北风猛烈地吹着,厚重的冷云显得顽固。
蟋蟀已经沉默无声,芭蕉仍然勉强生存。
江边梅花和柳树的景色,春天何时会来临?
去完善
释义
1. 燠:(yù)温暖;热。这里指海南岛冬季气候温和。
2. 阴霾:阴沉的雾。霾,气象学名词,指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导致的能见度降低现象。这里取其比喻意义,即气氛沉重、心情压抑。
3. 飕飕:形容寒冷的风声。飕,风声。
4. 凛凛:非常寒冷的样子。凛,寒冷。
5. 顽:顽固、不易改变。这里形容阴云密布的天气。
6. 蟋蟀已无语,芭蕉犹强颜:这两句描述了阴冷的天气中,原本活跃的蟋蟀失去了声音,而芭蕉叶虽然受到寒冷侵袭,但依然挺立生长。这句诗句以动植物的反应来侧面表现出环境的严寒。
7. 江头梅柳色,春色几时还:长江边的梅花和柳树的颜色,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里的“几时还”是诗人询问春天何时能够回到海南岛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予始到琼众谓海南自来无大寒今岁腊月连日风雨殆不异北地因成小诗记之》是南宋诗人李光的佳作。
首联"海国冬常燠,阴霾忽满山"描绘了海南岛的气候特点,以及当时阴雨天气的景象。虽然海南岛地处热带,但在阴雨中仍能感受到北国的寒冷。
颔联"飕飕北风劲,凛凛冻云顽"进一步刻画了北方寒流的强劲,以及天空中密布的乌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严寒环境的感慨。
颈联"蟋蟀已无语,芭蕉犹强颜"描述了动物与植物在严寒中的不同反应:蟋蟀无声,而芭蕉却顽强地伸展着叶子。这些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
尾联"江头梅柳色,春色几时还"则通过对梅花和柳树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诗人希望北国的寒冷能够早日离去,让万物复苏的春天重回人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及生物的反应描绘出一幅寒冷的冬日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予始到琼众谓海南自来无大寒今岁腊月连日风雨殆不异北地因成小诗记之》是南宋诗人李光在流放海南期间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0年(南宋乾道六年)的腊月,此时李光已被贬谪至海南岛五年。
在南宋时期,朝政腐败、战乱频发,士人阶层备受压抑。李光因其直言敢谏的品质,屡次上疏弹劾权臣秦桧,遭到秦桧的陷害和排斥。他被贬为建宁军节度副使,发配至偏远的海南岛。在海南的五年里,尽管生活条件艰苦,李光仍然保持刚直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坚守信仰,寄情山水,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海南寒冷气候的初体验,以及他在此恶劣环境下仍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通过描述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反映出李光身虽困厄,但胸怀壮志,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操。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