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妓
陵树日沈西,秋风石马嘶。芳尊倾穗帐,讵肯湿黄泥。惨惨笙歌合,遥遥望眼迷。玉人脆如草,能得几回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文的翻译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请您提供一段古文,我将为您精心制作一份现代白话文的优雅译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陵树日沈西:陵树,指墓地上的树木。日沈西,太阳落向西方,指日落时分。
2. 秋风石马嘶:秋风起,石马发出悲鸣声。
3. 芳尊倾穗帐:芳尊,美酒。倾,倾倒。穗帐,指坟前的供桌。
4. 讵肯湿黄泥:黄泥,黄土,指坟墓。讵肯,岂肯。表示不愿让酒水沾染到坟墓。
5. 惨惨笙歌合:惨惨,形容气氛悲伤。笙歌,指演奏音乐。合,混合。
6. 遥遥望眼迷:望眼,眼神。迷,迷茫。
7. 玉人脆如草:玉人,比喻美人。脆,脆弱。草,指草地,寓意生命短暂。
去完善
赏析
《铜雀妓》张宪的这首诗歌以铜雀台为背景,描绘了秋日的陵墓、石马、草芥等景象,展现出一种苍茫而深沉的氛围。诗人通过“陵树日沈西”和“秋风石马嘶”两个画面来表现生命的无常和历史的沧桑感。
诗中的“芳尊倾穗帐,讵肯湿黄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无奈的感慨。面对繁华的宴会,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而“惨惨笙歌合,遥遥望眼迷”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思考。在热闹的音乐声中,诗人却感到迷茫和无助。
最后两句“玉人脆如草,能得几回”中,诗人以玉人比喻人的生命,表达出人们犹如草木一般脆弱,无法抵抗自然的摧残。这样的生命就如同风中摇曳的草芥,难以抵挡时间的流逝。诗人以此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感悟人生的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铜雀妓》是明代诗人张宪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晚期,此时的社会政治动荡,民间疾苦丛生。
张宪本人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正处于人生的一个低谷期。他曾经担任过南京国子监祭酒,但因直言谏言而受到排挤,最终被贬为庶民。这段经历使他对民间的疾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明朝晚期的历史背景下,宦官当权、官僚腐败等问题日益严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张宪以这首诗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通过对铜雀台的描绘,展现了昔日繁华落尽后的荒凉景象,以此讽刺当时的统治者只顾奢侈享乐,却无视民生疾苦的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