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潘延之挽词

标题包含
潘延之挽词
肥遁攀巢许,幽光烛斗牛。 长公辞汉世,孺子隠南州。 闭户荒三径,䌷书综九流。 欲寻高士传,端向古人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肥遁攀巢许,幽光烛斗牛: 在许由(古代隐士)的故事中,他隐居起来,远离世俗纷扰,用天然的光照亮自己的居所。 长公辞汉世,孺子隠南州: 西汉的杜周希,即著名的“孺子歌”中的主角,在晚年放弃权势,退隐到南方的一个角落。 闭户荒三径,䌷书综九流: 闭门谢客,任凭屋前的三径杂草丛生,开始读书、著述,研究各种知识,以求融汇贯通。 欲寻高士传,端向古人求: 如果你想了解古代那些德行高尚之士的事迹,那就应该去阅读古人的作品。
去完善
释义
1. "肥遁":指隐逸之人。这里指潘延之隐逸避世的行为。 2. "巢许":指巢父和许由,古代隐士的典范。 3. "幽光":比喻德行或者学问的光辉。 4. "斗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这里表示光明照耀。 5. "长公":对年长者的尊称,这里指潘延之。 6. "汉世":汉代。 7. "孺子":年轻人,这里指潘延之。 8. "南州":南方地区。 9. "三径":指归隐田园的道路。 10. "䌷书":指编订书籍。 11. "九流":泛指各种学术流派。 12. "高士":品行高尚的人,这里指潘延之。 13. "端向":正要走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洪刍悼念潘延之的诗篇。诗人通过对潘延之形象的描绘,表现了其隐逸者的精神风貌和卓越才情。诗歌起笔就塑造了潘延之与世无争的形象:“肥遁攀巢许,幽光烛斗牛”,这与他在诗中引用的汉代隐者长公与孺子的典故相呼应。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潘延之隐居生活的情景,即闭门阅读各类书籍以探求真理。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潘延之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隐逸精神的认同,认为要想了解高士的人生哲学和历史轨迹,就必须向古代圣贤寻求智慧和启示。整首诗从结构到内涵都充满了古朴雅致的风致,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和对其品德的崇高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潘延之挽词》是北宋著名文人洪刍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145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当时政治形势动荡不安,战争频发,社会经济凋敝,文人墨客多感时伤逝,怀才不遇。 这个时期,洪刍个人的人生际遇也不幸。他原本才华横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仕途不顺,一生未得重用。这让他对人生、对生死有了更深的思考。他的朋友潘延之突然离世,令他深感痛惜,于是写下了这首挽词,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此外,这个时期的宋朝正处于金人入侵后的恢复期,国家政权不稳,民族矛盾激化。洪刍作为文人,也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但他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借诗抒怀,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