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挽词 其九
鹤驭临丹极,龙髯堕玉宸。
炉烟犹泛夜,宫蕊已迷春。
梦断无寻处,神游不见人。
伤心天壤内,血泪染车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驾驭仙鹤降临丹顶,飘逸的龙须从天空坠落。
夜深了,炼丹的炉火仍在燃烧;宫殿里的花儿盛开,让人陶醉在春意之中。
梦境消失,无法追寻源头;神游远去,难以看到真身。
伤心之际,天地之间,只见那鲜血和泪水混合的车马尘埃。
去完善
释义
鹤驭:指仙人的出行方式。这里借指宋高宗升天。
丹极:指天界的至高之处。
龙髯:皇帝的胡须。这里代指皇帝。
玉宸:天宫、仙境。
炉烟:薰香燃烧产生的烟气。这里指皇室祭祀。
宫蕊:宫殿里的花朵。这里借指皇宫。
迷春:迷失在春天的景象中。这里指宋高宗去世时的春天。
梦断:梦境中断。这里指失去宋高宗的庇佑。
寻处:寻找的地方。
神游:神魂离开肉体而去。这里指宋高宗的神魂离去。
不见人:看不见生前的旧人。
伤心:悲痛难过。
天壤:天地之间。
血泪:悲伤的泪水。
车尘:车轮扬起的尘土。这里指宋高宗的车驾。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挽词中,洪刍以诗的形式悼念了高宗皇帝的离世。他用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来表达对皇帝的怀念之情。诗人用“鹤驭”和“龙髯”来比喻皇帝的离世,表达了皇帝驾鹤西去的悲痛之情。同时,通过描绘炉烟、宫蕊等景象,表达了皇宫中的哀伤气氛。
接着,诗人以梦境和神游的描写,表现了皇帝虽逝,但其精神仍然留存在人们心中。然而,这美好的场景已经消失,只剩下车马行走的尘土,象征着皇帝的离去。最后,诗人感叹悲伤的心情无法消除,只有泪水沾染在尘土之上,表达了对皇帝的深切哀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宗皇帝挽词 其九》是北宋诗人洪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具体年份不详。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洪刍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在早年就已经展现出过人的文学才华,曾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位。然而,由于与当时权臣王安石的政见不合,洪刍遭到排挤,仕途受阻。在这首诗创作的时期,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政治中心,但仍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经历了王安石变法带来的动荡和变革。尽管洪刍对变法持反对态度,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仍然深刻影响着他的思想和创作。这首《高宗皇帝挽词 其九》正是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描绘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皇帝的哀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