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华洞答友人
莲峰耸崔巍,在眼昔未到。
发兴空盘纡,舒写属吟啸。
五老如有情,遥岑动清眺。
新篇下紫霄,语我游历妙。
物景会相忘,烟霞领其要。
坐石掬清流,缘云睨奔峭。
悠然俛仰间,无心乃同调。
偕游会有期,山灵勿腾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莲花山峰峻峭挺立,至今才得见其容颜。
产生兴致于是盘旋而上,舒展胸怀尽情吟咏放声长啸。
五位仙人若是有情,也应动情于这山水的壮丽。
新的篇章流传于紫霞仙境,述说着游历的美好。
沉浸在大自然中会忘记时间的流逝,云烟与彩霞领路引导着漫游的方向。
坐在石头上捧起清澈的溪流,沿着云端俯瞰陡峭的山峦。
在这悠然自得的时刻,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相呼应。
期待日后能再次同行,希望山中的神明不要笑话我们的狂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莲华洞:位于今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西南的聂都山,是一处风景名胜。
2. 洪刍:北宋诗人,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工部尚书等职。
3. 莲峰:指莲华洞附近的山峰。
4. 耸崔巍:形容山峰高耸峻峭。
5. 在眼昔未到:过去一直看着却未能亲临。
6. 发兴:激发兴致。
7. 空盘纡:形容道路曲折盘旋。
8. 五老:此处指的是五老峰,位于今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聂都山附近,因有五座山峰而得名。
9. 遥岑:远处的山峦。
10. 新篇:指诗友寄来的诗篇。
11. 紫霄:指天边紫云笼罩的山巅。
12. 语我游历妙:指诗友在诗篇中描述了他的游览经历和感受。
13. 物景会相忘:形容身处美景之中,使人忘记了尘世烦恼。
14. 烟霞领其要:意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领略其中的真谛。
15. 坐石:坐在山石上。
16. 掬清流:捧起清澈的溪水。
17. 缘云:顺着云彩往上攀登。
18. 睨奔峭:斜视陡峭的山峰。
19. 悠然: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20. 无心乃同调: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这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21. 山灵:指山神。
22. 腾笑:戏弄嘲笑。
去完善
赏析
《莲华洞答友人》是一首描绘游览山水画诗。诗人洪刍表达了与友人在山水之间畅享美景的愉悦心情。开篇两句即勾勒出莲花山峰的壮丽景色,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随后诗人用生动的手法展现出遨游山水间的豪情,其中“五老”借指山巅秀丽的风景。紧接着,洪刍提到朋友的诗篇,赞美他笔下的游览之妙,同时渲染了自然景色的美轮美奂。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继续挖掘山水之美和超脱世俗的心境。通过“物景会相忘,烟霞领其要”的描述,表现了与好友共同沉醉于山水之中的画面。接下来诗人坐石掬清流、缘云睨奔峭等动作,进一步勾勒出游览的乐趣。诗人表示这样的生活非常悠然自得,有如无心鸟的和谐共鸣。结尾两句则期望未来能与友人再次相聚于此,共享这美好的景致,同时对山中精灵发出呼唤,希望不要嘲笑他们的快乐时光。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悠远,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莲华洞答友人》是南宋诗人洪刍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185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年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然而,由于战争的影响,南方经济受到一定影响,人民生活仍然较为困苦。与此同时,理学思想在南宋逐渐兴起,成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
洪刍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因参与科举考试而进入官场,但因直言敢谏,多次触怒权贵,导致官职不断升降。此外,他的家庭也遭遇变故,妻子病逝,使他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洪刍来到了莲华洞,这是一座位于浙江金华附近的著名佛寺。在这里,他与友人相聚,谈论人生、理想和国家大事。有感于莲花洞的美丽景色和佛教的启示,他写下了这首五言诗《莲华洞答友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