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即事八首 其三
兜罗输柳几多绵,独茧抽丝飏远天。
买断残春是榆荚,乱抛无数沈郎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柳絮像是春天的最后余晖,洁白的蚕丝如细线穿越天空。
春天的尾声是一片片榆荚,像散落的古钱币,标志着岁月的流转。
去完善
释义
兜罗:指唐代西川节度使韦皋所植的柳树。
独茧:比喻孤零零的一株柳絮。
榆荚:榆树果实,这里借指春天的尾声。
沈郎钱:一种小铜钱,南朝梁沉约所作,形如榆荚,故又称榆荚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柳树、抽丝、榆荚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兜罗输柳几多绵"形象地描绘了柳絮在空中飘荡的景象,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独茧抽丝飏远天"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惋惜之情。"买断残春是榆荚"则以榆荚喻指春天的尾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不舍。"乱抛无数沈郎钱"则通过沈郎钱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时光。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中即事八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洪刍创作的组诗作品,共八首。本首诗为其中的第三首。这组诗歌反映了诗人晚年离京回乡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世事变迁、人生百态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具体时间不详。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局面,北方的金国和南方的南宋政权对峙。诗人洪刍早年曾任京官,后因不满朝廷腐败,辞官回乡。在他的后半生中,他主要在家中从事著述和诗词创作,以抒发对世事的看法和对故乡的热爱。
在这个时期的诗人人生中,他经历了宦海沉浮,体验了官场险恶。他曾担任京官,但因直言不讳地抨击时政,遭到贬谪。在这期间,他深入了解了民间疾苦,对社会的阴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历使他在晚年时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同时也使他产生了远离世俗纷争的愿望。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和战乱的时期。由于金国的入侵,北宋灭亡,南宋被迫偏安江南一隅。在这一时期,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然而,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诗词创作,抒发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民族未来的担忧。
综上所述,洪刍创作《道中即事八首 其三》这首诗歌的背景是他晚年的离京回乡之旅,以及他在南宋时期所经历的世事沧桑和个人际遇。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他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和感慨,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