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宴城上亭呈阅道

标题包含
宴城上亭呈阅道
山围水遶思悠哉,蹔向登临胜处来。 密坐已沾神女雨,归轩更借阿香雷。 笙歌入耳眉还舞,乡县牵情首重回。 敏捷随时岂无兴,君贤扬子我惭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群山环绕溪水流淌,思绪悠然,短暂来到这美景胜地。 靠近能感受神奇女神的雨露,离去时借用少女阿香的雷声。 欢快的音乐使人眉飞色舞,思念故土心情迫切。 我的才情得以随时施展,然而君子的贤明让我自愧不如。
去完善
释义
1. 山围水遶:环绕山水的意思,描绘了周围环境的优美。 2. 蹔:通“暂”,暂时的意思。 3. 登临:登山临水,这里指在城上亭登高远眺的情景。 4. 胜处:风景优美的处所。 5. 密坐:紧密地聚在一起。 6. 神女雨:此处暗用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相会的典故,比喻欢宴的氛围。 7. 归轩:归家的小车。 8. 阿香雷:《汉书·地理志》中记载女娲氏之裔李阿香骑雷车以逐疫鬼的故事,这里形容雷雨声势之大。 9. 笙歌:吹笙唱歌,表示宴会的热闹氛围。 10. 入耳眉还舞:意指音乐的美妙让人听得如痴如醉,眉毛都不自觉地跳动起来。 11. 乡县:故乡。 12. 牵情:牵动感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3. 首重回:回首重游的意思,表达作者对曾经游览过的地方的眷恋之情。 14. 敏捷随时:指能随机应变,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15. 君贤扬子:指阅道贤能如扬雄(字子云)。 16. 我惭枚:作者自谦不如枚乘才高八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水环绕的宴城上亭与友同游的情景。诗人以悠扬的笔触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自己的愉悦心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开篇两句,“山围水遶思悠哉,蹔向登临胜处来”,形象地展现了宴城上亭的美景。群山环绕、绿水流淌的景致,使诗人思绪悠然,不禁暂且放下烦忧,登上这佳境。 接下来,“密坐已沾神女雨,归轩更借阿香雷”,诗意盎然。句中“神女雨”和“阿香雷”分别暗含了《高唐赋》和《风赋》的故事,寓意这场宴会上的氛围如同美好仙境,不仅酒酣耳热,更是笑语欢声。 中间两联,“笙歌入耳眉还舞,乡县牵情首重回”,进一步表现了诗人欢愉的心境。乐曲悠扬,使人情不自禁随之舞动;乡音乡愁,又让人频频回首,心中涌起温情。 结尾两句,“敏捷随时岂无兴,君贤扬子我惭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誉和对自身的反省。他赞美友人才思敏捷,善于把握时事,并谦虚地表示自己在这方面尚有不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宴城上亭呈阅道》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洪刍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27年前后,这个时期正是北宋灭亡、南宋初立的历史转折点。 在这段时间里,洪刍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成为进士,历任多职,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然而,在靖康之役爆发后,北宋灭亡,洪刍的仕途也受到影响。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未来忧虑的复杂情感。 在这个特殊时期,北宋的灭亡使得江南地区陷入混乱,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洪刍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以自己的诗歌表达出了对时代的关切和忧虑。此外,这个时期也是南宋文学的兴起阶段,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努力寻找新的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以此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因此,洪刍的这首《宴城上亭呈阅道》也可以看作是这个时期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