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答李商老
江南暮春鶑乱飞,平章风物忆丘迟。
苍苔寂历荒三径,绿树扶疏又一时。
汉阴丈人少机事,草堂先生能寄诗。
交亲咫尺不相见,汗漫九垓那可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南暮春,黄莺纷飞,赏鉴风土之际,回忆起了丘迟。青苔寂静地覆盖着荒废的小径,绿树茂盛,又到一年时。汉阴的老者少有俗事烦忧,而草堂的主人却能赋诗抒怀。尽管亲朋好友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遥远的地方又怎能期待呢?
去完善
释义
1. "江南暮春":江南地区在春天将要结束的时候。暮春,即春天的最后一个月,这里指的是农历三月。
2. "ய"(音同"莺"):即"黃鸝",是春天的代表性鸟类之一,经常用来描述春天美景。"乱飞"形容黄鹂在空中自由飞翔的状态。
3. "平章风物":平章是指评论、品评;风物则是风景和物品的总称。这句诗意味着评价当地春天的景色和事物。
4. "忆丘迟":借用南朝诗人丘迟的诗歌《咏东风》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回忆。
5. "苍苔寂历荒三径":苍苔指的是青苔,寂静而显荒凉;三径则是古人院落里的小路,这里是比喻自己的住处。这句话描绘了诗人自己居住环境的寂静和荒凉。
6. "绿树扶疏又一时":扶疏指的是树木繁茂,一时则指季节更替。这句诗写出了季节变换中,绿树更加茂盛的景象。
7. "汉阴丈人":汉阴是古代地名,丈人是尊称。这句话是借用了汉阴丈人的典故,表示隐居生活。
8. "少机事":少,减少;机事,尘世的纷扰。这句话是说诗人在生活中较少世俗琐事。
9. "草堂先生能寄诗":草堂是指简陋的房屋,这里暗含归隐生活的含义;先生是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能用诗歌寄托情感。
10. "交亲":交,朋友;亲,亲人。"交亲"在这里泛指亲朋好友。
11. "咫尺不相见":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这句诗表达了尽管与亲朋好友相隔很近,却无法相见的无奈。
12. "汗漫九垓那可期":汗漫,形容遥远无边的空间;九垓,九天。这句诗意思是相隔遥远的亲友无法期待相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刍所作,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暮春景象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联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江南景象,引出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颔联通过对苍苔、绿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心境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颈联以汉阴丈人和草堂先生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商老的美好期许。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与友人相隔甚远的无奈和期盼相见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再用前韵答李商老》是宋代诗人洪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时间为公元1068年前后,即北宋时期。此时正值王安石变法之际,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
在创作这首诗时,洪刍年仅25岁,他的人生阅历相对较浅,但在文学和诗歌方面已展现出很高的天赋。他受到了父亲、著名文人洪皓的影响,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关注国家兴亡。这一时期,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李商老。两人因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而成为了朋友,互相唱和,共同探讨人生和社会问题。
在这一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内部矛盾激化、外部压力增大的困境之中。王安石发起的新法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民怨和朝堂纷争。洪刍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文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在这首诗中,他以李商老为知音,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