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挽词 其五
祸转妖氛灭,天催五鼎烹。
只知江饮马,岂料观封鲸。
士感亲征诏,神扶义战兵。
干戈俄载戢,遗恨不收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灾难已随妖气消散,天赐机缘如锅中食材共同烹饪。
只知道在水边饮马,哪里知道海洋中还有巨鲸。
将士们感受到陛下的召唤,士气高涨如同有神明相助。
战争暂时停止,但遗憾未能收复失地。
去完善
释义
1. 祸转妖氛灭:"祸转"是指灾祸逐渐消退;"妖氛"这里指代战争的阴云。
2. 天催五鼎烹:"天催"是自然之力推动的意思;"五鼎烹"在这里代指皇帝驾崩,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尔鼎耳”典故。
3. 只知江饮马:"江饮马"在这里代指长江边的战争场景。
4. 岂料观封鲸:"岂料"是意料之外的意思;"观封鲸"指观看杀戮敌军,取《庄子·外物》的"东海之鳖"的寓言。
5. 士感亲征诏:"士感"表示士人感动;"亲征诏"是皇帝亲自出征的诏令。
6. 神扶义战兵:"神扶"寓意神灵保佑;"义战兵"指为了正义而战的士兵。
7. 干戈俄载戢:"干戈"原指盾牌和戈矛,这里代指战争;"俄载戢"意指战争暂时停止。
8. 遗恨不收京:"遗恨"是不满遗憾之意;"不收京"指未能收复京城。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挽词中,洪刍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于高宗皇帝的哀悼之情。首先,他描绘了国家危机的解除,邪恶势力被消灭,就像天上催促着五位帝王共同治理国家一样。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描写了战争的胜利和失败,暗示出国家的强盛与衰败。然后,诗人赞美了高宗皇帝亲自出征的勇敢和智慧,以及士兵们为正义而战的坚韧精神。最后,他感叹战争虽然暂时结束,但仍有许多遗憾未能弥补,如未能收复京城等。全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宗皇帝挽词 其五》是南宋诗人洪刍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63年。这一时期,正值南宋初年,金兵南下,中原地区战火连天,民生疾苦。南宋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对外政策的妥协使得国家局势愈发严峻。
作为一位南宋文人,洪刍在此时的人生际遇也颇有些波折。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深受儒家教育的影响。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至晚年才中举人。此后,他步入仕途,曾任官职,但因政治观念不合而被贬谪。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对金的屈辱求和以及朝政的腐败无能引发了民间的广泛不满。洪刍作为一名关心国事的文人,在目睹国家内外交困的局面后,深感忧虑。于是,他以这首《高宗皇帝挽词 其五》表达了对先皇的悼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