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杜公韵
杜郎得饱肥如瓠,怪我秋来太瘦生。
时辈不应推翰墨,论文时许过柴荆。
朋交结绶非能事,身世灵丹岂易成。
幽径新凉约微步,晚风含树有蝉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诗人杜郎已是胖乎乎的样子,倒显得我这秋天里的生命过于单薄瘦弱。人们不应该仅仅推崇他那书法般的文笔,在讨论文章的时候还是可以光顾一下这个普通百姓家的。朋友们结交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深厚的友谊,而是因为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就像寻找一种神奇的药物一样困难。夕阳西下,微风拂过,带来一阵阵蝉鸣,沿着宁静的小路漫步在这新的凉意中。
去完善
释义
1. 杜郎:指杜甫,此处洪刍以杜甫自比。
2. 肥如瓠:形容身材肥胖。瓠,一种草本植物,果实可食用或制作成器皿。
3. 怪我秋来太瘦生:对我秋天变瘦感到奇怪。生,古汉语中的语气助词,无实义。
4. 时辈:当代文人。
5. 翰墨:笔墨,代指文章。
6. 论文:谈论文学创作。
7. 柴荆:简陋的民居,这里指杜牧隐居之地。
8. 结绶:结交官吏。绶,古代官员佩戴的丝带。
9. 非能事:不是擅长之事。
10. 灵丹:道教炼制的仙丹,这里比喻修身养性。
11. 微步:缓步。
12. 含树:枝叶覆盖在树上。
去完善
赏析
《次杜公韵》这首诗是洪刍对杜甫的敬仰之作。诗人以杜郎自喻,表达了对杜甫的缅怀之情。诗中表达了两个主要观点:一是对杜甫才华的赞美,二是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的展现。
首联“杜郎得饱肥如瓠,怪我秋来太瘦生。”意指杜甫作为一代诗圣,虽生活困顿却能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相比之下诗人自己虽然生活安逸却感到才思枯竭,颇有愧疚之意。
颔联“时辈不应推翰墨,论文时许过柴荆。”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与同时代的文人相比并不算突出,因此不应该被过分赞誉。而当谈论诗歌文章之时,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与他一起探讨交流,无论对方身处何方。
颈联“朋交结绶非能事,身世灵丹岂易成。”指出对于结交朋友、建立人际关系并非诗人的特长,而追求人生的真谛和智慧如同炼就一颗灵丹妙药般困难。这两句表现了诗人谦虚、内敛的品质,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
尾联“幽径新凉约微步,晚风含树有蝉声。”描绘出一幅初秋景象,清凉的小径、傍晚的风吹树叶声以及树上的蝉鸣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和谐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杜公韵》是南宋诗人洪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其间儒家士大夫的地位受到尊崇。
在诗人洪刍所处的时代,他因遭人陷害而被贬谪到贵州一带。人生经历的重大转折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通过游览名胜古迹、交游文人墨客,以抒发其内心的孤独、忧虑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南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变数的时代。一方面,他们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追求道德理想和人格完美;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着国家积贫积弱、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现实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洪刍通过写作诗词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