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师川过李三十九湖上宅用师川韵
多书唐邺侯,蔼蔼盛云来。
髯公颇好事,相过必迟回。
结构平湖阴,清绝无纤埃。
数到不知远,君家宽酒杯。
遶水信杖屦,披靡蓬蒿开。
遗基访孺子,荒坟吊澹台。
诛茅卜邻并,兹愿何当谐。
七松未暇种,五柳径须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许多书籍都记载了唐代邺城的故事,那里的繁荣景象如同祥云般美好。杜先生十分热衷于各种事务,拜访好友时总是流连忘返。那里地势平坦,湖泊清幽,仿佛没有一丝尘埃。这样美好的地方让人陶醉,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你们家的酒量可真是不小啊。
沿着湖水漫步,手杖和鞋子都沾满了水。一路上蓬蒿纷纷让路,展现出了一片开阔的景象。这里还留有孔子的遗迹,让我们想起了那位忠诚于朋友的孺子牛。在探访了荒废的古墓之后,我们不禁要吊唁那英勇的澹台将军。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能找一个邻居共同耕田,一同体验这种田园生活的乐趣。虽然现在还无法实现种植七棵松树的心愿,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在五柳树下开始我的田园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唐邺侯:这里指唐朝的韦陟,曾任尚书左丞、吏部侍郎等职,封为邺侯。这里借指师川(作者的老师)才华横溢。
2. 多书:赞美师川作品丰富。
3. 髯公:指作者自己。
4. 相过:互相拜访的意思。
5. 结构:这里指建筑规划。
6. 不知远:形容距离遥远。
7. 君家:指李三十九的住宅。
8. 宽酒杯:形容李三十九家中的酒杯数量众多,表达了作者对其富有的赞美。
9. 遶水信杖屦:描述作者在湖边散步的情景。
10. 披靡蓬蒿开:意为走在草地上,把杂草推开。
11. 遗基访孺子:寻找孺子的遗址。孺子,鲁国人,姓任,名忌,字季贤,孔子弟子。
12. 荒坟吊澹台:祭拜澹台的坟墓。澹台,即澹台灭明,孔子弟子。
13. 诛茅:除草。
14. 卜邻并:选择邻居一起生活。
15. 五柳径须栽:引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的“宅边有五柳树”,寓意作者的理想家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同师川过李三十九湖上宅用师川韵》是南宋诗人洪刍所作。诗歌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游览李三十九湖上宅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人生的感慨。以下是诗的赏析:
首联“多书唐邺侯,蔼蔼盛云来”,诗人以唐代贤相韦陟(字邺侯)为例,表现出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学术的繁荣昌盛。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化繁荣的期许和对友人的赞美。
颔联“髯公颇好事,相过必迟回”,诗人以诙谐的笔触描述了友人的形象和性格,表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其中“髯公”是指李三十九,暗示他的独特魅力;“好事”则是说他对诗歌的热爱以及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迟回”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闲暇时共度时光的愉悦心情。
颈联“结构平湖阴,清绝无纤埃”,诗人描绘了李三十九湖上宅的环境之美,湖水清澈,空气清新,体现出诗人心旷神怡的心境。同时,这也寓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人品位的赞美。
腹联“数到不知远,君家宽酒杯”,诗人以畅饮美酒为乐,表现出他豪放不羁的性格。这里“宽酒杯”既是对友人热情好客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遶水信杖屦,披靡蓬蒿开。遗基访孺子,荒坟吊澹台。诛茅卜邻并,兹愿何当谐。七松未暇种,五柳径须栽”,诗人通过对周边环境以及历史的缅怀,表达出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里“七松”和“五柳”分别是陶渊明故居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然而,这种愿望并未实现,留下些许遗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同师川过李三十九湖上宅用师川韵》是宋代诗人洪刍的作品。它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正值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和稳定的时期。在这个时代,文人墨客们热衷于交友唱和、寄情山水,诗歌创作非常活跃。
洪刍,字叔休,江西鄱阳人,其家族世代书香门第。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才华横溢,成为了一名著名学者。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数次被贬谪。这使他更加关注人生百态,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这首诗中,洪刍与师川一同游览了李三十九的湖上宅园。他们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感慨万分。诗中以“烟波浩渺”来形容湖泊的辽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