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自西山至黄栀港口
冲雨穿云愁去路,归云阁雨路还通。
七层涌塔瞻天际,三径吾庐在眼中。
港转黄栀横野艇,里空白社漫春风。
青山送我宁辞远,流水随人亦欲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冒着大雨穿越乌云,走在通往归途的路上,路上满是乌云但仍有通路。
抬头望向天空,七层的宝塔屹立在远处,而我的家就在眼前。
黄栀子点缀着小艇,在小巷中留下一段美丽的风景。村里的房屋被春风吹拂,充满了生机。
望着青山,我并不想离开这美好的地方,而流水也会随着我继续前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冲雨:冒着雨。
2. 穿云:穿过云雾。
3. 愁去路:忧愁的离去之路。
4. 归云阁雨:云雾弥漫,好像楼阁一般。
5. 七层涌塔:指七层高的佛塔。
6. 天际:天边,远处。
7. 三径: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辞职,隐居故里,在舍南三里处开三径,唯求仲、羊仲从游。后来用“三径”指隐士的家园。
8. 港转:河流弯曲处。
9. 黄栀:栀子,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10. 野艇:乡间的船。
11. 里白:白色土墙。
12. 空社:空荡的村庄。
13. 漫春风:沐浴在春风中。
14. 宁辞远:不辞辛劳地去远方。
15. 流水随人:形容顺水而行,顺从自然。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归自西山至黄栀港口》中,诗人洪刍通过对冲雨穿云、归云阁雨、七层涌塔、三径吾庐、港转黄栀、里空白社、青山送我、流水随人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归自西山至黄栀港口》是宋代诗人洪刍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80年前后,此时正值北宋中期,朝廷内部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日益激烈。
洪刍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源于他当时的人生际遇。洪刍出生于书香门第,其家族世代为官,他本人亦才华横溢,早年即中进士。然而,他在官场并不得意,屡遭贬谪。此次从西山归至黄栀港口,正是他又一次被贬之后的生活片段。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表面繁荣,但内部的种种矛盾已日趋尖锐,民生问题严重。由于官僚腐败、土地兼并加剧以及对外战争等原因,使得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洪刍身为士人,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百姓的同情之情便油然而生,化作一篇篇优美的诗篇流传后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