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从琏长老借书

标题包含
从琏长老借书
折轴南来书五车,韦编贝叶映窗纱。 老禅不用钻故纸,借与书生遮眼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满载知识的车子朝南而来,繁多的书籍用韦编串起,犹如贝壳般闪烁在窗纱之间。这位智慧的禅师无需再研究旧典,愿将这些珍贵的书卷借给书生们,以助他们磨练眼光、丰富思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折轴:即折轴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是古代钱塘江沿岸的重要地标之一。 2. 南来:指从南方来的书籍。 3. 书五车:意指学识渊博,有大量的藏书。 4. 韦编:用牛皮绳穿订的书籍,这里代指书籍。 5. 贝叶:印度佛教经典的一种,以贝多罗树叶制成的经书,这里的“贝叶”是比喻之词,形容书卷之多。 6. 老禅:对德高望重的僧人的尊称,这里指琏长老。 7. 钻故纸:过分钻研古籍,引申为过度追求知识。 8. 遮眼:原意是指挡住视线,这里比喻书卷丰富,使人眼花缭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洪刍所写,诗题中的“琏长老”是一个和尚的名字。首句“折轴南来书五车”描绘了琏长老的藏书之多,他借给洪刍的书籍叠起来如同五辆满载的车子。接下来的“韦编贝叶映窗纱”则形象地描述了这些书卷在阳光照射下,投映在窗纱上的光影。 第三句“老禅不用钻故纸”意为琏长老并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在书本上,因为他是得道的高僧,自然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而最后一句“借与书生遮眼花”则是说,即使琏长老不用这些书,也愿意借给洪刍,让这些书成为他的精神寄托,帮他度过一些孤独和迷茫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富有诗书的高僧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的敬畏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从琏长老借书》是南宋诗人洪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创作这首诗时,洪刍正值青年时期。他出身名门,祖上为官,但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尽管生活贫困,但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在南宋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但与金国长期对峙,战乱不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洪刍也不例外,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忧虑和对知识的向往,希望借助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