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游宣岩
杀鸡为黍见交情,步屦扶藜向此行。
剖竹取泉来滴沥,疏岩剔薮到峥嵘。
一纶涵碧磻溪钓,千穗垂黄谷口耕。
白水青山应笑我,抗尘走俗媿平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为了表达友谊,我们亲手烹饪了一只鸡并邀请了朋友共享美食。我们一起在这里散步,欣赏美丽的风景。在竹林中取泉水品尝清澈的味道,探寻隐藏在茂密植被中的神秘景观。钓鱼的朋友沉浸在碧波之中,而农耕的朋友则在金黄的稻谷旁忙碌。看到这样的美景,我们会自嘲自己一生都在追逐世俗尘埃,无法摆脱繁华世界的困扰。
去完善
释义
1. 杀鸡为黍:指设宴请客。黍,谷物名,俗称“稷”。
2. 步屦扶藜:形容徒步前往的情景。步屦,步行;扶藜,拄着藜杖。
3. 剖竹取泉:把竹子劈开引水出来。
4. 疏岩剔薮:疏通岩石间的泉水,清理草丛中的积水。
5. 峥嵘:高峻的样子,此处用来形容山势险峻。
6. 一纶涵碧:指用鱼线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涵碧,碧水荡漾。
7. 磻溪钓:喻指姜子牙垂钓渭水的典故。磻溪,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相传姜子牙曾在此垂钓。
8. 千穗垂黄:形容谷物丰收的景象。
9. 谷口耕:指在农田中耕种的情景。谷口,地名,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
10. 白水青山:指景色秀丽的山水。
11. 抗尘走俗:指投身于世俗事务。抗尘,抵抗尘世;走俗,过世俗生活。
12. 媿平生:愧对一生,表示自己没有过上理想的隐居生活。媿,同“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中描述了冬日里与友人在宣岩游玩的情景,以及所见到的美丽景色。首先,诗人通过“杀鸡为黍”这一典故表达了与朋友之间深厚的交情。接着,描绘了他们徒步攀登宣岩的过程,用“剖竹取泉”“疏岩剔薮”等词形象地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观。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以“一纶涵碧”“千穗垂黄”来形容渔猎和农耕的场景,展示了大自然的富饶与宁静。最后,诗人感叹自己在这如画的山水间,仍无法摆脱世俗的烦恼,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日游宣岩》是宋代诗人洪刍的一首描绘冬日游览宣岩的诗作。这首诗歌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其时洪刍正任地方官员。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然而,政治环境却较为复杂。当时,新党与旧党之间的权力斗争仍在继续,这对社会和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洪刍作为一位有理想的政治家,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发展,但在政治上并未得到重用。因此,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中的宣岩位于江西九江,是当地的一处名胜古迹。冬日里的宣岩,景色优美,但却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诗中通过对比冬日的严寒与夏日的炎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