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读梅圣俞六鹤诗或令余别赋之 舞风
归来丁令威,暂别已千年。
抽琴奏清角,婆娑舞胎仙。
何必拊节和,御风自泠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家的路途中遇到一只小鸟,仅仅是一次短暂的告别,没想到已经过了千年。我抽出琴弹奏起清脆的音乐,随风起舞像一位天上的仙子。何须用拍子来和谐它呢,因为风声就是最好的节拍。
去完善
释义
1. "归来丁令威":这里的“丁令威”指的是古人对于死后成为神仙的期望,这里用来比喻梅圣俞离世,寓意他已经化为仙人。
2. "暂别已千年":这句诗写的是作者与梅圣俞的离别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时间感觉已经过去了千年。
3. "抽琴奏清角":意思是抽出琴来弹奏一曲,以表达敬意。"清角"是一种古代音乐的曲名。
4. "婆娑舞胎仙":"婆娑"是形容舞蹈的状态,而"胎仙"是神话中的一种神鸟。这句诗描绘了神仙在翩翩起舞的样子。
5. "何必拊节和":"拊节"是指敲击乐器的声音,"和"是和谐的意思。这句诗说,又何必去和音乐的节奏呢?
6. "御风自泠然":"御风"是驾驭风向的意思,"泠然"是形容声音轻快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神仙们自由自在地随着清风舞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道家仙人那种超凡脱俗、自然自在的洒脱生活。诗人用丁令威比喻诗人自己,表达出诗人想要超脱世俗纷扰的心情。“归来丁令威,暂别已千年”,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远离尘世的仙境之中,暂时告别尘世千年的喧嚣。
诗人通过“抽琴奏清角,婆娑舞胎仙”描绘出一幅音乐舞蹈的画面,借以表达诗人与仙人共舞的情景。在这样美妙的世界里,无须用节奏去约束,自由自在地随风起舞,内心充满喜悦与宁静。
结尾的“何必拊节和,御风自泠然”则揭示出诗人的人生态度:他主张顺应自然的韵律,不必要去强求什么,只需听从内心的声音,跟随风的节奏,便能过上一种从容自如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因读梅圣俞六鹤诗或令余别赋之 舞风》是宋代诗人洪刍所作,创作于公元1059年前后。这一时期正值宋朝的社会和文化繁荣时期,各种文学和艺术创作都十分活跃。
在创作这首诗时,洪刍正生活在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他早年即以才学闻名,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六鹤的优美舞姿,抒发了自己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个时代,宋代文人崇尚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尤其是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人的影响下,诗歌创作成为了一种风尚。此外,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比较开放,人们对于自然的欣赏和赞美也表现得更为直接和热烈。因此,洪刍在这首诗中以鹤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