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道中即事八首 其四

标题包含
道中即事八首 其四
笋舆沙路裌衣轻,小雨斑斑落又晴。 三月尽头穿岭去,万松阴里踏莎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轻盈的竹轿在砂石路上前行, 细雨斑驳,时停时下阳光再照。 三月的末尾翻山而去, 行走在万松的阴影下踩着莎草的步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笋舆:竹子制成的轻便轿子。笋,竹笋;舆,轿子。 2. 沙路:沙滩或沙漠中的道路。 3. 裌衣:夹衣,指由两层或多层布料中间夹有薄絮的衣服。 4. 小雨斑斑:形容细雨连绵的样子。斑,斑点、斑驳。 5. 三月尽头:指春天的末尾,即暮春时节。 6. 岭:山脉,此处指山岭。 7. 万松阴:形容松树繁茂,遮挡阳光,形成阴凉的环境。 8. 踏莎行:古代的一种曲调名,在此借指行走于沙地时的轻松愉悦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笋舆沙路裌衣轻”起笔,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轻便的竹制车辆,沿着沙子铺成的道路前行,诗人的衣着轻便,透露出春日融融的景象。“小雨斑斑落又晴”则展示出春雨初霁时的清新气象,丝丝细雨犹如点缀在画面中的斑点,给人以愉悦的感受。接下来的诗句“三月尽头穿岭去,万松阴里踏莎行”则更进一步凸显了春天盎然生机的自然图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中即事八首 其四》是宋代诗人洪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公元960-1127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之后,北宋王朝的建立使得国家开始走向稳定和繁荣。然而,社会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如贫富差距、政治腐败等。在这种背景下,洪刍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的文人,创作了许多描绘现实生活的诗歌。 在洪刍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多个地方官职,这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到各种阶层的人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在这首诗中,洪刍描绘了道路两旁的景物和人物,表达了人们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的艰辛。他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百姓生活画卷,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