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鹤行赠杨君
翩翩云中鹤,来自华亭滨。
徘回久乃集,伫立江之濆。
高步整霜羽,只影翔秋旻。
岂无鸿鹄侣,俛仰鸡鹜群。
啄腥细流中,汝食得无贫。
况有缯缴虞,惊顾何逡巡。
珠庭响清唳,胎仙舞祥云。
胡不矫翮去,来仪瑞吾君。
饥食玉山禾,渴饮瑶池津。
无言九皋远,鸣阴谁不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优雅现代白话文:
那美丽的云中之鹤,来自美丽如画的华亭滨岸。它徘徊良久终于集结在一起,站立在江河的边缘。它们以高贵的步伐梳理着洁白的羽毛,孤独的影子在秋日的天空中飞翔。虽然它们并没有鸿鹄为伴,但依然轻视着周围的鸡鸭群体。它们在细流中寻找腥味的食物,看起来并不贫穷。但是,这些飞禽也担心那些陷阱和猎人的弓箭,因此时常谨慎地环顾四周。它们在珠光闪耀的庭院里发出清澈的叫声,如同仙人跳舞的祥云一般。为什么不奋起振翅离去,来到我君王这里展现祥瑞之气呢?饿了就吃天山上的稻米,渴了就喝瑶池中的琼浆。静静地隐藏在九皋深处,即使鸣叫时的阴气也能传遍四方。
去完善
释义
1. 华亭:古地名,位于今中国上海市松江区。
2. 滨:水边。
3.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4. 江:长江。
5. 濆:江边高地。
6. 霜羽:白色的羽毛。
7. 只影:单独的身影。
8. 秋旻:秋天的天空。
9. 鸿鹄:指大雁与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10. 俛仰:形容时间短暂。
11. 鸡鹜群:指普通的水鸟群体。
12. 腥:生肉。
13. 细流:小河。
14. 汝食得无贫:表示食物不足。
15. 缯缴虞:古代用来捕捉鸟兽的工具。
16. 惊顾:受惊的看着。
17. 何逡巡:为何犹豫不决。
18. 珠庭:像珍珠般明亮的眼睛。
19. 胎仙:神话中的仙人。
20. 祥云:吉祥的云彩。
21. 胡不矫翮去:为什么不伸展翅膀飞走。
22. 来仪瑞吾君:来到帝王的居所展现出祥瑞。
23. 玉山禾:传说中的神草。
24. 瑶池津:瑶池的水。
25. 无言九皋远:沉默不语的时候显得距离遥远。
26. 鸣阴:阴天时发出鸣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孤鹤行赠杨君》,描述了一只独立的云中之鹤的形象。诗人以鹤为象征,寓意深远的表达了对友人杨君的期望和寄托。
“翩翩云中鹤,来自华亭滨”,诗一开始就以鹤的高洁和自由作为开篇,为整个诗篇定下了基调。
“徘回久乃集,伫立江之濆。高步整霜羽,只影翔秋旻。”这描绘了鹤在寻找栖息地的过程中,虽然孤立,但它依然坚定、独立,飞翔在广阔的天空之中。表达了诗人期待杨君像鹤一样,即使面临困境,也要坚持信念和追求。
“岂无鸿鹄侣,俛仰鸡鹜群。啄腥细流中,汝食得无贫。”这里诗人以鹤与鸿鹄和鸡鹜作对比,暗含了对杨君品行的赞美,希望他能出污泥而不染,拒绝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高尚品质。
“况有缯缴虞,惊顾何逡巡。珠庭响清唳,胎仙舞祥云。”诗人指出,尽管生活中充满了诱惑和挑战,鹤仍然能坚守自己,不为外物所动。这是诗人对杨君的美好祝愿,期望他能够如鹤一般直面困难,保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胡不矫翮去,来仪瑞吾君。饥食玉山禾,渴饮瑶池津。无言九皋远,鸣阴谁不闻。”诗的最后部分,诗人更是直接提出了期望,期待杨君能够振翅高飞,追随他的理想,如同鹤一样,不食污浊,亲近自然,他的声音必将传遍天下,成为后人景仰的对象。
总之,这首《孤鹤行赠杨君》,通过一只孤鹤的形象,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孤鹤行赠杨君》是南宋诗人洪刍的一首描绘友情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初期,即公元1140年左右。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南北宋交替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洪刍作为一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一生历经坎坷,曾三次被贬谪,最后死于流放之地。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孤鹤行赠杨君》这首诗中,洪刍以孤鹤自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希望通过与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共同度过困境,追求人生的价值。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展现了洪刍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