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前二夕同二僧追凉寺门
高楼杰阁对岧峣,滴露流萤夜寂寥。
剥啄叩门知有兴,从容拂榻慰无聊。
殿藏北斗惟看柄,松碍南山不见椒。
乘月傥能同步履,杖藜逐我莫辞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高阁矗立在天际,夜色中寂静无声,露水与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轻轻敲门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原来是有人兴致盎然地前来拜访。于是主人从容不迫地整理床铺,以消除无聊的时光。宫殿里藏着北斗七星,只能看到它的柄;松树阻挡了视线,无法看到南边的山峰。趁着月光,我们能否一起漫步,拿着拐杖的老者不要拒绝追随我的脚步。
去完善
释义
1. 高楼杰阁:指高耸入云的楼宇和宏伟壮丽的宫殿。
2. 岧峣: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寺院的高楼和杰阁与山势相得益彰。
3. 滴露:指露水凝结在物体上。
4. 流萤:指飞行闪烁的萤火虫。
5. 剥啄:指轻轻敲击物体的声音。这里指敲门声。
6. 叩门:指敲门。
7. 有兴:有兴趣。
8. 从容:缓慢,不紧张。
9. 拂榻:整理床铺。
10. 慰无聊:消除寂寞。
11. 北斗:指北斗七星。
12. 唯:只有。
13. 看柄:观看勺柄部分。这里指仰望北斗七星。
14. 松碍南山:松树阻挡了南边的视线。
15. 见椒:看见山巅。椒,山巅。
16. 傥: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或许”。
17. 步履:步伐。
18. 杖藜:手杖。
19. 逐:跟随。
20. 莫辞遥:不怕路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两位僧人共度夏夜的美好画面。诗人以“高楼杰阁对岧峣,滴露流萤夜寂寥”开篇,展现了一座巍峨耸立的高楼和周边的清幽环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夜晚。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述“剥啄叩门知有兴,从容拂榻慰无聊”的细节,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无忧无虑的心境。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北斗七星、松树和南山的描述,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还通过设想“乘月傥能同步履,杖藜逐我莫辞遥”的画面,传达出他们之间共同追求美好时光的意愿。总的来说,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和僧人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七夕前二夕同二僧追凉寺门》是宋代诗人洪刍所作。据考,此诗创作于公元1118年左右的北宋末年。
当时,洪刍正在东京(今河南开封)为太学生。他是南宋初年的名士,博学多才,对历史、文学、音乐都有深厚造诣。在这期间,他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两位高僧。他们常常一起游览名胜古迹,畅谈世事人生,颇有苏东坡、辛弃疾的文人风采。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宋朝刚刚经历了靖康之耻,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然而,洪刍等人却仍然坚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他们的友情和对自然的感悟成为了黑暗中的一抹亮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