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翠岩寺呈马彦若徐师川
不到翠岩如许久,朅来聊复破春愁。
已闻高士徐孺子,更约平生马少游。
梦里钟声惊客枕,静中玉子落纹楸。
非关风雨留连我,要作山间十日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在翠岩待了好久,这次为了破除春日的哀愁又来找你了。
你知道了我这个像徐孺子一样的高士,还邀请了我最好的朋友马少游。
梦中惊醒,耳边是远处的钟声,身上是被子上的纹理。
不是风雨牵绊着我,而是想在山间待上十天。
去完善
释义
1. "宿翠岩寺":诗题目,指在翠岩寺过夜。
2. "洪刍":诗人名字,南宋人,字驹父,有诗集《老子解》等。
3. "翠岩":即翠岩寺,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境内。
4. "如许":如此、像这样。
5. "朅来":又作"嗟来",表达悲哀之情或悲伤之事的诗句。
6. "聊复":勉强、凑合。
7. "春愁":春天的忧思。
8. "高士":品行高尚的人。
9. "徐孺子":汉代人名,此处以喻指徐师川。
10. "平生":平素、平常时候。
11. "马少游":汉代人名,此处以喻指马彦若。
12. "梦里":梦中。
13. "钟声":寺庙中的钟声。
14. "惊客枕":使客人惊醒的钟声。
15. "静中":安静的环境中。
16. "玉子":棋盘上的棋子,这里比喻花落。
17. "纹楸":一种游戏棋盘,这里指围棋。
18. "非关":不是因为。
19. "风雨":天气现象,这里是虚指,表示生活中的一些困扰。
20. "留连":拖延、逗留。
21. "山间":山里面。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游历翠岩寺的诗。诗的首联以“不到翠岩如许久”开篇,表达了诗人对翠岩寺的向往和期待之情。接着,诗人用“如许久”来形容自己与翠岩寺的距离感,强调了这次游历的重要性。颔联“已闻高士徐孺子,更约平生马少游”则表达了对朋友们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结识新朋友的喜悦。颈联“梦里钟声惊客枕,静中玉子落纹楸”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的所见所闻,梦中的钟声打破宁静,玉子落下的声音则给人带来宁静之感。尾联“非关风雨留连我,要作山间十日留”则表达了诗人要在山中停留多日的决心,以及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的秋天,诗人洪刍途径位于江西弋阳的宿翠岩寺,在这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宿翠岩寺呈马彦若徐师川》。
此时距离洪刍科举高中进士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年,在这期间他辗转各地为官,治理地方。然而官场上的磕磕绊绊,使他倍感艰辛和孤独。当此时,他被调任到信州(今江西上饶市)担任通判一职。任职途中,他在弋阳停留,夜游翠岩寺,心有所感,遂有此诗。
这一时期正是北宋文人墨客盛行游历山水、抒怀写意之时,诗歌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洪刍与马彦若、徐师川二人关系深厚,诗酒唱和,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洪刍以敏锐的目光观察世界,抒发情怀,将个人遭遇寄寓于壮美的山川景色之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