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少微韵
春风杨柳岸,寒食杏花村。
对月惊生魄,思人暗断魂。
我闲无吏考,君治有司存。
又作匆匆别,相逢席未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着杨柳岸边,寒食节时在杏花村里度过。
对着明亮的月亮暗自心惊,思念着远方的亲朋好友黯然神伤。
我在这里闲暇无事,而你在远方治理一方土地。
我们再次匆匆离别,相逢时还没能来得及坐下来共饮一壶热酒。
去完善
释义
1. 春风:指春天和暖的风。
2. 杨柳岸:即水岸边的杨柳。
3.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旧俗禁火,故称。
4. 杏花村:泛指杏花开放的村庄。
5. 对月:面对月亮。
6. 惊生魄:因看到满月而惊喜。生魄,每月初一的月亮。
7. 思人:思念的人。
8. 暗断魂:暗自伤神。断魂,极度悲伤。
9. 我闲:诗人自称清闲。
10. 无吏考:没有担任官职。
11. 君治:指李少微治理政务。
12. 有司存:意指李少微在处理政务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13. 又作:表示再次。
14. 匆匆别:形容离别匆忙。
15. 相逢席未温:形容相聚的时间很短,还没来得及坐热酒席就又要分别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比不同的风景来表达对友情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春风杨柳岸”和“寒食杏花村”分别描绘了杨柳依依的河岸和杏花盛开的村庄,展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接下来,“对月惊生魄,思人暗断魂”表达了诗人因见到月亮而激起心中的感伤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之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闲暇生活和对朋友的关心,其中“我闲无吏考,君治有司存”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朋友治理政务的赞美。最后两句“又作匆匆别,相逢席未温”揭示了诗人和友人之间聚散无常的离别常态,从而突出了友情的重要性以及时光流逝的无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李少微韵》是南宋诗人洪刍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76年前后。
在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金兵入侵,民族矛盾尖锐。洪刍生逢乱世,见证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他曾在朝廷任职,但因政治斗争被贬谪,流放到偏远的地区。在这段人生低谷期,他与李少微结识并成为挚友。
李少微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洪刍深受其影响,也投身于文学创作,希望通过诗歌来反映现实、抒发情怀。在这首诗中,洪刍表达了与朋友共勉、共度时艰的信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南宋末年的战乱和民众的痛苦生活。一方面,金兵南下,攻占了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朝廷被迫南迁,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另一方面,由于战争的破坏和社会的不稳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这些时代的悲剧,都深深地烙印在洪刍的心中,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源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