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山谷韵 其一
妙峰宛在水中央,上有庄严清浄坊。
坏衣盘礴蜗牛角,法窟窈冥师子床。
万象森罗一拳石,千顷汪洋百谷王。
不减乘槎到牛女,拟取支机问下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迷人的山峰好像就在水中央,上面有清静的寺庙。破损的衣服在蜗牛般的角落中休息,那神秘的禅床就像是深邃的洞穴。这广大的世界就浓缩在一拳石上,广阔的海洋和众多的河流都服从它的领导。就像在银河的渡口到达了牛女,或许能在这里找到帮助并走向远方。
去完善
释义
1. 次山谷韵: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集之一,"山谷诗"影响深远,颇受后世文人青睐。这里的“次山谷韵”是指诗人以此诗作为对黄庭坚诗歌的回应或步其诗韵而作的诗篇。
2. 妙峰:佛教术语,通常指理想境界或伟大成就的象征,这里可能指的是清净无染的心灵之境。
3. 水中央:在古人看来,水的中央是一个静谧且美好的地方,因此常常被用来比喻理想的世界。
4. 庄严:出自佛教词汇,意为端正、尊严。
5. 清浄坊:这里是形容环境的洁净宁静,用以表现心灵的超脱和洁净。
6. 坏衣:在佛教中,坏衣即破旧的衣服,通常用于描述僧人的简朴生活。
7. 盘礴:连绵不绝的山脉,这里用来描绘螺髻山的壮观景象。
8. 蜗牛角:蜗牛的触角,比喻极小的角落或范围。这里形象地描绘了螺髻山的一些细微之处。
9. 法窟:法师讲解佛经的地方,这里可能是在比喻一个神圣的学习环境。
10. 窈冥:形容幽深、朦胧的景象。
11. 师子床:狮子床,喻指法师说法时的威严与崇高。
12. 万象森罗: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展示出来,这里用来形容世界的丰富多彩。
13. 一拳石:一拳之石,比喻微小的事物。
14. 千顷汪洋:千顷之地如海洋般广阔无边,这里用来描绘螺髻山的壮观景象。
15. 百谷王:百川归海,喻指众流所汇之处。这里用来描绘螺髻山的水源丰富。
16. 不减乘槎到牛女:这里的"槎"是指木筏,“牛女”是指牛郎织女星,这句意思是乘船漂洋过海去见牛郎织女星,意味着山高水远但心志坚定。
17. 拟取支机问下方:这里的"支机"是指古代的支机石,相传为天河中的神石,可令船只驶向天河。这句的意思是借用天河的支机石去探访下方的众生世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洪刍的作品,描述的是诗人在游览山谷时的所见所思。全诗以景喻情,形象生动,寓意深远。
首联“妙峰宛在水中央,上有庄严清浄坊。”描绘出一座坐落在水中央的美丽山峰,山上有庄严肃穆的寺庙。这里,诗人将山水景色与宗教氛围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颔联“坏衣盘礴蜗牛角,法窟窈冥师子床。”进一步描写了山中寺庙的景象。“坏衣”指的是僧人的粗布袈裟,“盘礴”形容僧人们悠然自得地坐在那里。“蜗牛角”比喻狭小的地方,而“法窟”则指寺院。这两句诗表现了僧人修行的生活场景,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宗教生活的敬仰之情。
颈联“万象森罗一拳石,千顷汪洋百谷王。”是对大自然壮观景象的描绘。“万象森罗”意指自然界千变万化的景象,而“一拳石”则比喻这些景象的渺小。紧接着,诗人又以“千顷汪洋”和“百谷王”来形容自然的壮丽和生生不息的力量。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力,还表达了其对生命哲学的思考。
尾联“不减乘槎到牛女,拟取支机问下方。”则运用了神话故事来表达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追求。这里的“乘槎到牛女”出自古代神话,讲述了一个老人乘坐竹筏到达天河,见到织女的故事。诗人以此比喻自己对于人生奥秘的探索。同时,“拟取支机问下方”则借用《楚辞·九章·天问》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山谷之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其语言优美,意境深邃,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山谷韵 其一》是北宋诗人洪刍的作品。据历史记载,洪刍生活在北宋时期,具体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初的时段。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洪刍是北宋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担任地方官吏,关注民间疾苦,致力于改善民生。在政治生涯中,他积极参与国家政务,主张改革创新,力图振兴国家经济。
与此同时,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繁荣时期,科技、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这个时期也存在一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洪刍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以诗歌为武器,反映民生疾苦,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诗《次山谷韵 其一》中,洪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在山谷间行走时的所思所感。诗中的山水、草木、鸟兽等元素,都是他对生活、对国家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