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亭用苏黄旧韵
夹道苍官似异时,峨峨冠剑想秦仪。
云垂车盖寻前路,风作涛声入旧枝。
故作虬龙惊俗眼,不妨霜雪弄妍姿。
难追急景辽天鹤,无复当年校尉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夹道的青松像是来自不同时代,它们矗立着,好像秦朝的仪仗队。
乌云低垂,仿佛车顶的大盖在寻找前方的道路;风吹过树梢,如同涛声传遍古老的枝条。
这景象就像蛟龙翻滚,让世俗之人惊叹;霜雪中的梅花,依然展示着美好的姿态。
我难以追寻那快速流逝的时光和遥远的天际;曾经的边关诗歌,也不再有人传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洪刍:宋代诗人,号南湖居士,曾任秘书省正字等职。
2. 苍官:指松树。苍,青色;官,长官。这里将松树比作官员,形象地描绘了松树高大挺拔的形象。
3. 异时:不同时代。
4. 峨峨冠剑:峨峨,高耸的样子;冠剑,指古代士人戴的帽子和佩带的宝剑。这句形容松树的高大形象。
5. 秦仪:秦国丞相张仪。这里可能是以张仪比喻松树,强调其古老和高大。
6. 云垂车盖:车盖,古代贵族出行时的伞盖;云垂,形容松树茂密的枝叶。
7. 涛声:风吹过松树发出的声音。
8. 故作虬龙:故作,故意做成;虬龙,传说中的神龙,这里形容松树的盘根错节。
9. 俗眼:世俗的眼光。
10. 霜雪弄妍姿:弄,玩弄;妍姿,美丽的姿态。这句形容松树在霜雪中依然保持美丽。
11. 难追急景辽天鹤:急景,迅速流逝的时光;辽天鹤,形容飞得高高的仙鹤。这句表示难以追寻过去的美好时光。
12. 无复当年校尉诗:校尉诗,指汉代著名诗人马融的诗篇。这句表示现在已经没有像当年马融那样的诗篇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万松亭所见的美景。首先通过“夹道苍官似异时”的描述,展现了松树在夹道的独特景观,苍翠欲滴,仿佛是另外一个时代的景象。接着以“峨峨冠剑想秦仪”表现松树直立云霄、威武挺拔的姿态,犹如古代朝仪中的贵族士人。
随后,“云垂车盖寻前路”表达了乌云压顶,视野受阻,寻找前路的情境;而“风作涛声入旧枝”则生动地勾勒出风吹过松树林时发出的阵阵涛声,与树枝摩擦产生的奇妙音韵。
接下来,“故作虬龙惊俗眼”形象地描绘出松树曲折盘绕的形态,好像一条蜿蜒的虬龙,让人感到惊奇;同时,“不妨霜雪弄妍姿”又表现了松树不畏严寒,依旧保持美好姿态的品质。
最后,诗人抒发了面对这美丽景致时的感慨:“难追急景辽天鹤,无复当年校尉诗。”感叹时光飞逝,难以追及迅速流逝的时光,正如展翅高飞的辽天鹤一般;同时也意识到不能再像当年校尉那样豪放地创作诗歌了。整首诗将个人情感与景色融为一体,韵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万松亭用苏黄旧韵》出自宋朝诗人洪刍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在这个时代,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南宋建立。
洪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和叔父都是著名文人。他从小就受到文学熏陶,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时局动荡,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这使他感到失望和沮丧。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反而更加努力地进行创作。
在南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期的诗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追求形式的创新。洪刍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他用苏轼和黄庭坚的旧韵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