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泊女儿浦

标题包含
泊女儿浦
大孤山下两牛鸣,女儿浦口一苇横。 已隔云烟五老面,犹梦雷霆三峡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孤山下的两头牛正在呼唤彼此,女儿浦口处的船只在水中稳稳前行。尽管已经远离了云雾缭绕的五老峰,但仿佛仍然能听到三峡地区雷鸣般的涛声。
去完善
释义
1. 大孤山:位于浙江金华境内的一座小山。 2. 两牛鸣:形容两座山峰相对而立的情景。这里借用了“牛角挂书”的故事,以描绘山的形状。 3. 女儿浦:长江下游的一处江滩。 4. 一苇横:用一根芦苇来形容船在水中的位置。 5. 五老峰:位于江西省庐山中的一座山峰,海拔1409米。 6. 犹梦雷霆三峡声:这里的"雷霆"是形容江水拍岸的声音,"三峡"指长江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去完善
赏析
《泊女儿浦》是北宋诗人洪刍的一首描绘江上风光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女儿浦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人生的感慨。 首先,诗的第一句“大孤山下两牛鸣”,以大孤山为背景,描述了江边的两只牛在低声交谈的场景。这里的大孤山可能是指湖南岳阳的洞庭湖中的大孤山,也可能是指其他地方的同名山峰。这一句通过牛鸣的声音,展现了江边宁静的氛围。 接着,诗的第二句“女儿浦口一苇横”,描述了在女儿浦渡口,一条小船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这句诗通过描绘小船的静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江上风光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感。 然后,诗的第三句“已隔云烟五老面”,描绘了远处云雾缭绕的五老峰。这一句通过描绘五老的朦胧面貌,表现出了诗人对遥远景色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诗的第四句“犹梦雷霆三峡声”,想象了长江三峡的磅礴气势。这一句通过回忆三峡的雷鸣之声,展现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怀念和对自己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泊女儿浦》是宋代诗人洪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8年,即南宋绍兴十八年。 在这期间,洪刍经历了一系列人生变故。他曾任尚书郎、国子监祭酒等官职,后因与权臣秦桧不合而遭贬谪,辗转于各地任地方官员。在此过程中,他感受到了世事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对家乡和家人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权相对稳定,但民间疾苦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此外,由于北方金国的侵略,大量百姓南逃,流离失所。洪刍作为地方官员,亲眼目睹了这一现象,内心感到痛苦和无奈。 在这种背景下,洪刍创作了《泊女儿浦》。诗中描绘了作者夜泊女儿浦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战乱流离的痛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