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同苏伯固游东山寺

标题包含
同苏伯固游东山寺
五里来寻祇树园,寒蝉嘒嘒叶纷纷。 田间坏衲僧收稻,天外奇峰山作云。 半榻华胥聊共寄,一盂香积许同分。 迎人返照不无意,送客残钟犹自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漫步五里的距离寻找那棵古老的祗树园,耳边传来寒蝉凄切的鸣声,叶子纷纷落下。 在田间,有一位衣着破旧的僧人正在收割稻谷;而远方,天空与山峰之间形成了奇特的云雾。 我们暂时在这榻榻米上休息,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光;用一盂食器,品尝那香喷喷的斋饭。 夕阳西下时,太阳仿佛在迎接归人,有意露出温暖的霞光;而送走客人后,寺庙里回荡着钟声,仍能听到它的余音。
去完善
释义
1. "五里":即指距离东山寺五里的路程。 2. "祇树园":即指祇树给孤独园,又称祗洹精舍,位于印度佛陀伽耶的摩揭陀国王舍城北方的大竹林中。这里借用该名称来指代东山寺。 3. "寒蝉嘒嘒":形容蝉鸣的声音,"嘒嘒"即蝉鸣声。 4. "叶纷纷":指树叶飘落的景象。 5. "田间坏衲僧收稻":描述僧人穿著破旧僧衣在田间收割稻谷的场景。"坏衲"意指破旧的僧衣。 6. "天外奇峰山作云":描述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的景象。 7. "半榻华胥":借用华胥国的典故,表达暂时抛开尘世的烦恼,与友人共享清闲的心境。"半榻"表示暂时休憩的地方。 8. "一盂香积":借指寺庙斋饭,"香积"是佛教用语,意指供佛斋僧的饭食。 9. "迎人返照不无意":描写夕阳照射的景象,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0. "送客残钟":描绘送别的情景,钟声意味着即将离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五里来寻祇树园”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古刹禅林的敬仰之情。通过描绘“寒蝉嘒嘒叶纷纷”的景象,巧妙地传达了秋天的气息,同时为整首诗奠定了静谧的氛围。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山间僧人劳作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 诗人借助于“半榻华胥聊共寄,一盂香积许同分”两句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共享禅意、共度时光的愿望,传达了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尾联中“迎人返照不无意,送客残钟犹自钟”则用寺庙的钟声和返照,象征离别之时,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苏伯固游东山寺》是宋代诗人洪刍的作品,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此时正值北宋中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诗人洪刍是宋朝的名门望族,他的家族在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有着重要地位。然而,他在年轻时因为科举不第而未能进入仕途,这使得他转向文学创作,以抒发内心的忧愤和感慨。在与友人苏伯固游东山寺时,他将自己的遭遇和感慨融入到诗中,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在同时间段内,北宋社会正处于从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走向稳定和繁荣的时期。政治方面,神宗皇帝推行新法,力求改革官僚体制,提高国家的政治效率;经济方面,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商业贸易逐渐繁荣;文化方面,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士大夫阶层逐渐兴起,文学创作蓬勃发展。这些时代背景都为洪刍的诗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