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潘延之丈
黑头异日挂冠归,亲植杉松见百围。
闲过一生从古少,兼全五福似公稀。
手抄万卷笔犹健,身倚孤筇行若飞。
寄语轻鸥莫惊顾,南州高士已忘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未来的某一天,有德之士辞官回乡,亲手种植的松树已然长成大树。他们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很清闲,同时拥有了五种福气的人很少像他那样稀少。这位隐者拥有万卷藏书,笔下依然雄健有力,拄着竹杖行动自如。他的举止风度就像展翅飞翔的大鹏,精神矍铄、仪态非凡。希望那些轻盈的海鸥不要惊讶地望着他,因为这位来自南方的高人已经放下一切杂念。
去完善
释义
1. 呈:古代下级向上级或晚辈向长辈表示敬意的一种表达方式。
2. 潘延之丈:潘延之,人名;丈,对年长者的尊称。
3. 黑头:指黑发变白,意指年老。
4. 挂冠:辞官隐退的意思。
5. 亲植:亲自种植。
6. 杉松:两种常绿树木的并称。
7. 百围:形容树木粗大,周长达到一百圈。
8. 闲过:安闲度日。
9. 五福:五种幸福,即寿、富、康、好德、终,这里泛指各种福气。
10. 兼全:同时具备。
11. 万卷:形容藏书丰富。
12. 筇:竹杖,用作支撑身体行走的工具。
13. 轻鸥:轻盈的海鸥。
14. 南州:南方地区。
15. 高士:指品行高尚的人。
16. 忘机:指消除世俗名利之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隐逸之志和对生活的哲学态度。诗人洪刍将生活中的辛劳看作是磨砺自身的过程,表现出豁达的胸怀和知足的心境。
首联表达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期望能摘下官帽、回归自然的心情。他寄望于亲手种植杉松,表达出自己对自由的渴望以及淡泊名利的思想。
颔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一生悠然自得的生活从古至今都是很少见的,而像潘延之丈这样集“寿、富、康、好德、终”五样福气于一身的人更是稀少。诗人通过对潘延之丈的赞美,表露了自己对于恬静生活的追求。
颈联展示了潘延之丈的精神风貌。潘延之丈虽年岁已高,但依然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用手抄书卷的实际行动体现着深厚的学识修养。同时,诗人以“身倚孤筇行若飞”比喻潘延之丈身强体健、精力旺盛的形象。
尾联借轻鸥这一意象传达出诗人的寄语,表达了对潘延之丈宁静生活的敬仰之心。诗人认为潘延之丈早已忘怀世俗纷扰,心无旁鹜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如同高士般令人钦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呈潘延之丈》是北宋诗人洪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95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洪刍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原本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伶俐,年轻时就已经成名。然而,他的命运却因为一次科举考试的失败而发生了改变。这使得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
在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们的交往方式非常注重礼仪,尤其是在官场之上。因此,洪刍在与潘延之的交往中,虽然表达了他的敬仰之情,但同时也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以显示自己的清高。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此外,北宋时期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文人墨客们经常聚在一起谈论诗歌、书法等艺术形式。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洪刍也开始尝试创作诗歌,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的这首《呈潘延之丈》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