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板屋

标题包含
板屋
西戎板屋诗所录,瓯闽万里同风俗,风吟日暴雨所沐。 巧匠引绳如解玉,谿民得之亟乘屋。 既轻且坚尺度足,可怜童我南山木。 君不见曹瞒邺下铜雀台,陶土作瓦何壮哉。 台倾基平瓦尚在,凿为大研奇且瑰。 君不见黄州使君夸竹楼,剖竹俛仰相绸缪。 琮琤最宜雨中听,击考有类鸣琳球。 铜雀幺么何足摹,箨龙燥轻易焚如。 不如杉屋寿且姝,风雨不动何渠渠。 嗟予抱衅谪蛮夷,如人体瓌欣解衣。 数椽破屋亦不恶,仰见星宿相参差。 鸱鸮作室庇风雨,鹪鹩巢林安一枝。 凌云大厦鬼所窥,衡门之下可栖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西戎版古诗所记录的,是瓯闽万里的共同风俗,承受风雨的洗礼。 巧匠牵引绳索如解开美玉般灵活,山民们得到它们后就立刻用其建造房屋。 这些木材轻盈而坚固,尺寸也刚好合适,真是值得称赞!我们可敬的山上之木啊。 你是否看见曹操在邺下建立铜雀台?那由陶土制成的瓦片多么壮观! 尽管台已倾,基已平,但瓦片仍在,它们被凿成了大砚,奇特而美丽。 你是否见到黄州太守所建的竹子楼,竹子被巧妙地切开,俯仰之间亲密无间。 下雨时,清脆的声音最适合聆听,就像撞击玉石发出的声音一样美妙。 铜雀台虽小巧却也不足为奇,竹叶易燥且易燃。 还不如杉木的房屋长寿且美好,无论风雨都无法撼动它。 我被冤屈流放到这蛮夷之地,如同一个人脱下华丽的外衣一般。 几间简陋的小屋也不错,抬头就能看到星辰交相辉映。 猫头鹰在风雨中筑起小巢,鹪鹩在小树枝上筑巢休息。 高耸的大楼被鬼神窥视,简陋的柴扉却可以安心居住。
去完善
释义
1. 西戎板屋:指位于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以板屋为主要的建筑风格。 2. 瓯闽:古代对浙江和福建一带的称呼。 3. 风吟日暴:形容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 4. 巧匠引绳如解玉:描述工匠们用绳子测量、拉直,就像解读玉器一样精细。 5. 谿民得之亟乘屋:居住在溪边的村民得到这些板材后就立刻用来建造房屋。 6. 童我南山木:南山是东汉张衡《南都赋》中象征吉祥的山,这里的意思是这种木材质地轻盈又坚固。 7. 曹瞒邺下铜雀台:曹操在邺城建立的铜雀台,用陶土烧制瓦片,雄伟壮观。 8. 黄州使君夸竹楼:苏轼任黄州知府时修建的竹楼,该建筑由竹子构建,具有古典韵味。 9. 琮琤:象声词,形容水流的声音。 10. 铜雀幺么:指铜雀台相对较小。 11. 箨龙:竹笋的别称。 12. 杉屋:使用杉树建造的房屋。 13. 渠渠:原指天子的宫殿,这里是形容房屋的宏伟高大。 14. 嗟予:诗人自叹。 15. 抱衅谪蛮夷:因犯错被贬谪到偏远之地。 16. 如人体瓌欣解衣:看到这座破旧的房屋,就像解开衣物一样让人感到舒适。 17. 仰见星宿相参差:抬头就能看见错落有致的星空。 18. 鸱鸮作室庇风雨:用鸱鸮筑巢来比喻建造房屋以遮风挡雨。 19. 衡门:指简陋的柴门。
去完善
赏析
《板屋》是宋朝诗人洪刍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各种类型的建筑,表达了他对个人处境的感慨。“西戎板屋诗所录,瓯闽万里同风俗”开篇就引入了异域风情,表达了不同地域之间相似的风俗习惯。然后他描述了巧匠们制作木板房屋的技艺,以及当地百姓得到这些房屋后的喜悦。他还比较了曹操建造的铜雀台和黄州刺史所建的竹楼,指出它们的优缺点。接下来,诗人以自己为例,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同时强调简单的房屋比华丽的建筑更能抵挡风雨。最后,诗人以鸱鸮、鹪鹩等小动物比喻自己,表示无论环境如何,只要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能安然生活。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富有哲理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板屋》是北宋诗人洪刍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板屋的形状、结构和特点,以及它们在风雨中的坚韧不屈。从诗中可以看出,洪刍对板屋有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见解。 创作背景方面:这首《板屋》创作于北宋时期,即公元960年至1127年。这个时期的洪刍,仕途坎坷,曾担任过县令、知州等地方官职,但后因党争而被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他更加关注民生问题。 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增多,民居建筑需求不断扩大。木结构房屋在当时非常普遍,其中板屋因其经济实惠、建造速度快等特点,成为许多平民百姓的住房选择。此外,北宋时期社会矛盾较为尖锐,农民起义时有发生,这使统治者更加重视民众的生活状况。在这种背景下,洪刍创作了这首《板屋》,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