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陈州
一水萦回橐驼项,百丈遥牵如簸掌。
鸬鹚捕鱼没复出,鹭鸶行沙俯还仰。
白云思我白头亲,双足未到心先往。
黄昏系缆危台边,饭糗羹藜莫惆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条曲折的河流围绕着骆驼颈项,百丈之外就像在簸箕掌上。鸬鹚捕鱼还未重新出现,白鹭在沙滩上行走时低头又抬头。白云思念着我的白发亲人,双脚还没到心里已经先去过了。黄昏时分把船缆系在危台上,用糙米熬成饭和野菜煮成的汤,不必感到惆怅。
去完善
释义
1. 次陈州:指经过或到达陈州,这里是作者去陈州的途中作的诗。
2. 橐驼:即骆驼,这里用来比喻河道弯曲的形状。
3. 百丈:形容河流的长度。
4. 簸掌:指用手使东西转动以便利用风力吹去灰尘等。这里指船在水面上荡漾。
5. 鸬鹚捕鱼:一种鸟类捕鱼的场景。
6. 没复出:指鸬鹚潜水捕捉鱼后再浮出水面。
7. 鹭鸶:一种长颈水鸟。
8. 饭糗:干粮。
9. 羹藜:用野菜做的汤。
10. 黄昏:傍晚的时候。
11. 系缆:把船缆拴在岸边。
12. 危台:高台。
13. 莫惆怅:不要感到惆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首句“一水萦回橐驼项”形象地勾勒出河流曲折蜿蜒的形态,仿佛能看到流水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紧接着的“百丈遥牵如簸掌”将河流比作宽阔的手掌,突出其辽阔壮丽。随后的“鸬鹚捕鱼没复出,鹭鸶行沙俯还仰”刻画了捕鱼鸟儿生动活泼的场景,使画面更具生活气息。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心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生动的想象把情感投射到自然景物中。"白云思我白头亲,双足未到心先往"抒发了作者因离家久远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情绪以其独特的诗意得以表达。
"黄昏系缆危台边,饭糗羹藜莫惆怅"则表达了作者尽管旅途疲惫,但内心坚定的决心和信念,他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眼前的困难和挑战,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洪刍在陈州(今河南淮阳)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次陈州》。这首诗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
公元1069年,洪刍随父宦游陈州,时值北宋王安石变法之际,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激烈。作为一位文人,洪刍对时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观察到了民间疾苦和官僚腐败现象,心中充满了忧虑。然而,在与友人畅游陈州的山水之间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描绘陈州风光的诗篇。
洪刍所处的时代,北宋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士人阶层成为社会上层,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往也十分密切。当时文人崇尚诗词歌赋,尤其重视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受此影响,洪刍在这首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通过对陈州风光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故乡的热爱。
总之,《次陈州》这首诗是洪刍在北宋时期,游览陈州时的作品。他在感受陈州风光的同时,也关注着民间疾苦和时事变迁。诗歌既展现了陈州的美丽景色,又寄托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