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人咏双叶莲
花尽红销子结房,并垂荷叶是何祥。
风吹袅袅能浮盖,雨打田田更发香。
荡桨可无双舴艋,照波不羡两鸳鸯。
怪来下客诗涛涌,知有骚人为滥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儿凋零殆尽,红色消退;枝条纠结,宛如房子形状。一片并排垂下的荷叶看起来非常祥和。当轻风吹起,荷叶随风摇曳,宛如轻轻浮动的水面;当雨滴落下,敲打在荷叶上,散发出了阵阵清香。划动船桨时看不见其他的独木舟;照耀在水面上,也比不上双双戏水的鸳鸯。这美景使得过往的游客诗歌灵感如泉涌般迸发,原来这是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源头。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指按照原诗的韵脚来和诗。
2. 和:指和别人互相唱和。
3. 咏:用诗歌的形式表达。
4. 双叶莲:一种植物名。
5. 花尽红销子结房:花朵凋谢后,红色的果实逐渐形成。
6. 并垂荷叶是何祥:并排下垂的荷叶呈现出祥和的景象。
7. 袅袅:轻盈柔美的样子。
8. 浮盖:漂浮在水面上的荷叶。
9. 田田:形容荷叶茂盛的样子。
10. 双舴艋:两条小船。
11. 照波: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12. 不羡两鸳鸯:作者以双叶莲自比,表示并不羡慕鸳鸯成双成对。
13. 怪来下客诗涛涌:原来是因为来访的诗人在此引发了诗歌创作的激情。
14. 骚人:诗人。
15. 为滥觞:指成为诗歌创作的源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韵和人咏双叶莲》描绘了莲花在夏季的景象。诗人以奇特的视角,从“双叶莲”这一主题入手,展示了莲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首联“花尽红销子结房,并垂荷叶是何祥。”描述了荷花凋谢、莲子成熟的过程,以及荷叶低垂的祥和景象。这里诗人表达了自然的生长规律,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
颔联“风吹袅袅能浮盖,雨打田田更发香。”则以拟人手法,表现了莲叶随风飘动、风雨中更显芬芳的情景。这种描绘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到莲花在风雨中的顽强生命力。
颈联“荡桨可无双舴艋,照波不羡两鸳鸯。”则描绘了双叶莲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这里诗人以“双舴艋”和“两鸳鸯”作为比喻,表达了莲花在水中独自摇曳、与周围动植物和谐共处的意境。
尾联“怪来下客诗涛涌,知有骚人为滥觞。”总结全诗,说明了诗人之所以受到激发而创作诗篇,是因为他感受到了莲花之美,同时也认识到这是源于诗人的情感涌动。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诗词创作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和人咏双叶莲》是北宋诗人洪刍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68年,即宋神宗熙宁年间。
在创作此诗时,洪刍正值壮年,作为文人雅士的他游历四方,观察风土人情,对生活中的点滴变化都充满好奇和感慨。在这期间,他注意到一种罕见的双叶莲花,为其独特的形态所震撼,因此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咏物抒怀的诗篇。
在熙宁年间,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这一时期,王安石推行新法,主张改革,但同时也引发了新旧党争的加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洪刍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既关注国家的繁荣富强,又关心民间的疾苦。他的诗歌作品,往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出对生活哲理的深入思考和对现实世界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