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内相以绝句诗还予诗卷和其韵五首 其四
李膺此世龙门坂,得士初非一目罗。
牛铎黄钟或同调,岂无宫征配鸾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李膺这一生的传奇故事,就像龙门瀑布般引人入胜,得到人才并非只依靠一眼就能看透的能力。有时候,普通人和出众的人可能有着相似的性情,但他们所追求的东西却是那么的不一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曾任司隶校尉、尚书等官职。因才学出众,选贤任能,为世人所称颂。
2. 龙门坂:指洛阳龙门山一带,古代被认为是出仕为官的胜地。
3. 一目罗:即一眼望去就分辨出来的人才。此处意指李膺善于选拔人才。
4. 牛铎:牛尾部的毛,比喻下层百姓。
5. 黄钟:中国古代乐律中的基本音阶,泛指高雅音乐。
6. 宫征:古代宫廷音乐的音阶名称。
7. 鸾和:鸾与和是古代两种鸟名,此处比喻诗歌声韵和谐。
去完善
赏析
《曾内相以绝句诗还予诗卷和其韵五首 其四》赏析:
本诗为宋代诗人洪刍所作,表达了他对于选拔人才的看法。诗中引用了李膺与龙门的典故,用以说明得士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经过层层筛选和考核。同时,诗人用“牛铎黄钟或同调”来形容人才之间的相似之处,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定位,就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最后,诗人以“岂无宫征配鸾和”收尾,寓意着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和环境,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鸾和之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曾内相以绝句诗还予诗卷和其韵五首 其四》是宋代诗人洪刍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94年,正值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在这个时代,中国正处于经济、文化繁荣的阶段,诗歌作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洪刍作为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篇在当时的文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这一时期,洪刍的个人生活经历也颇为丰富。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却因种种原因被贬谪。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哀愁和无奈的情感。
这首《曾内相以绝句诗还予诗卷和其韵五首 其四》正是他在贬谪期间创作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官场浮华的厌倦之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了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生活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的风貌,以及洪刍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