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又陪陈使君游东禅寺 其一

标题包含
又陪陈使君游东禅寺 其一
晖晖丽日旆悠悠,千骑班春古寺幽。 篆破高青知野火,点残横绿掠沙鸥。 微行曲折如羊坂,乱石峥嵘似虎丘。 暮霭余霞趣归兴,溪鱼林鸟自迟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旗帜飘扬,无数马队在古老的寺庙周围穿行。田野里的火光打破了宁静,绿色的植被被破坏,只有沙鸥仍在。蜿蜒的小路如同山羊般崎岖,沿途还有锋利的岩石,宛如虎丘山。傍晚的霞光催促我们回家,但河边的鱼和树林中的鸟却无动于衷。
去完善
释义
1. 晖晖:光彩明亮的样子。 2. 丽日:阳光照耀的日子。 3. 旆:古代旗帜的统称。 4. 悠悠:辽阔无际的样子。 5. 千骑:形容随从众多。 6. 班春: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这里借指地方官员陪同上司出游。 7. 古寺:古老的寺庙,这里指东禅寺。 8. 篆破高青:指野火燃烧后痕迹犹如篆字刻画在高青色的草地上。 9. 横绿:指水边平铺的绿色植物。 10. 微行:小径。 11. 羊坂:山坂名,位于日本,这里借指崎岖不平的小路。 12. 暮霭:傍晚时分的云气。 13. 余霞:晚霞。 14. 趣归兴:急于结束游览返回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出游的景色和感受,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首句通过“晖晖丽日”和“旆悠悠”表现出春天的温暖和繁华景象,同时也暗示出诗人此次出行的正是一次春游。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和深远,通过“千骑班春”表现出游人的众多和队伍的长大,而“古寺幽”则突出了游程中的宗教背景。诗的下半部分通过“篆破高青知野火”、“点残横绿掠沙鸥”等生动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春日里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而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也体现在“微行曲折如羊坂”和“乱石峥嵘似虎丘”之中,通过对景色的细致观察和对地势的精妙比喻,彰显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最后,诗人以“暮霭余霞趣归兴,溪鱼林鸟自迟留”作为收尾,表达了自己在欣赏美景之余,也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情,同时也借此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相辅相成的亲密关系。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具有深厚人文关怀与自然赞美之情的优美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陪陈使君游东禅寺 其一》是宋代诗人洪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 这个时期,洪刍正受到皇帝的重视,他在朝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然而,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和权谋斗争的激烈,洪刍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排挤和打压。在这种背景下,他选择暂时远离政治漩涡,投身于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洪刍作品主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城市生活和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佛教寺院成为了文人墨客聚会的重要场所,他们在这里交流思想,探讨学问,共同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因此,洪刍在这首诗中所描绘的东禅寺之游,正是当时文人生活的一种典型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