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陈使君咏霰雪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次韵陈使君咏霰雪三首 其二
萧洒宣城守,挥毫雪共飞。 山川映重璧,咳唾鬭明玑。 佳气笼寒谷,欢声抵袭衣。 霜台如不践,粉省定须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潇洒的宣城太守,挥动毛笔如同飘雪纷飞。 江山映照着重重璧玉,口出妙语宛如明珠闪耀。 美好的气息笼罩寒冷的幽谷,欢声笑语胜过温暖的衣物。 如果不用功勋踏上霜台,必定需要回归粉饰过的内省之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萧洒:这里指潇洒自如的形态或生活态度。 2.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位于长江以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3. 守:指地方长官,这里指宣城的太守。 4. 挥毫:指写作、绘画等活动,这里是说宣城的太守才情横溢。 5. 重璧:双重的美玉,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景色。 6. 咳唾:指人的唾液,这里用“咳唾”来比喻雪花的飘落。 7. 明玑:明亮的珠子,这里用来形容雪花的光泽。 8. 佳气:吉祥的气氛。 9. 寒谷:寒冷的峡谷,这里指宣城的山谷。 10. 欢声:欢乐的声音。 11. 抵袭衣:指人们欢声笑语的热度温暖了寒冷的衣服。 12. 霜台:指御史台,古代监察官员的机构。 13. 粉省:指尚书省,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洪刍的一首描绘雪景的诗。诗人以潇洒、豁达的笔触描绘了雪花的飞舞和山川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萧洒宣城守,挥毫雪共飞"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雪花在空中飘舞的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豪放的性格。接下来的"山川映重璧,咳唾鬭明玑"两句,则是对雪景的进一步描绘,强调了雪花的洁白和无瑕,以及雪景的美丽。紧接着的"佳气笼寒谷,欢声抵袭衣"两句,则是对人们在雪中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冬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最后的"霜台如不践,粉省定须归"两句,则是对诗人的自嘲和自勉,表示如果自己不努力,就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有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陈使君咏霰雪三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洪刍所作。这首诗歌描绘了冬日里雪花纷飞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这首诗时,洪刍正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作为文人墨客,洪刍与其他诗人一样,受到了这种氛围的熏陶,热爱生活,关注自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此时期,洪刍的个人生活也颇为坎坷。他曾经担任过一些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取得显著的成就。这使得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惆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