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川即事 其二

标题包含
临川即事 其二
觅句翻经灵运,临池学书右军。 谁知麻源三谷,顿有一双玉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寻找灵感和翻译经典的过程中,我被那宛如右军临池般优美的书法所吸引。谁能料到在这美妙的麻源三谷之中,竟会遇见一对宛若天成的佳人?
去完善
释义
1. "觅句":这里是寻找诗句的意思。 2. "翻经":翻读佛经,这里比喻钻研文学。 3. "灵运":指东晋文学家谢灵运。 4. "临池":靠近水池。 5. "学书":学习书法。 6. "右军":指王羲之,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为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7. "麻源三谷":源自《庐山谣》中的"缘崖上谷山北,共登山南隅。灵源之流,其山四绝。面修原而背朱崖,周武王封弟康叔于朝歌,此山盖在淇之上矣。游者未至,灵源独立,河涧积石之间。灵源之水流注于山北,其水东北入海。河涧积石之间有五渊焉,渊泉之下皆石也,水源处小,下游渐大。一日疏属之渊,二日石泻之渊,三日马遂之渊,四日君子之渊,五日白子之渊。五渊之水流下趋淇。灵源自疏属以北分为两派,一派西径牛心谷,东合洪流。一派西出疏属之北,注于积石之中,又东北出于山北疏属。灵源与积石相去数里。州界淇水出河涧首阳县西阜,东南流入海。淇水又东经其县故城下,又东过其县北,入朝歌。今淇水南流者乃灵源枝津耳。淇水又东历祀乡县南,又东,浊水北流注焉。”又“山北渊中,有玉壁,东西长尺许,南北广亦如之,色青,质莹润如璧,渊中悉是五色石子,非世间石。郑玄云:'白石英。'渊水奇寒。”疏属之北,夹岸立灵源之水流,其山四绝。面修原而背朱崖,周武王封弟康叔于朝歌,此山盖在淇之上矣。游者未至,灵源独立,河涧积石之间。灵源之水流注于山北,其水东北入海。河涧积石之间有五渊焉,渊泉之下皆石也,水源处小,下游渐大。一日疏属之渊,二日石泻之渊,三日马遂之渊,四日君子之渊,五日白子之渊。五渊之水流下趋淇。灵源自疏属以北分为两派,一派西径牛心谷,东合洪流。一派西出疏属之北,注于积石之中,又东北出于山北疏属。灵源与积石相去数里。州界淇水出河涧首阳县西阜,东南流入海。淇水又东经其县故城下,又东过其县北,入朝歌。今淇水南流者乃灵源枝津耳。淇水又东历祀乡县南,又东,浊水北流注焉。’又‘山北渊中,有玉壁,东西长尺许,南北广亦如之,色青,质莹润如璧,渊中悉是五色石子,非世间石。郑玄云:'白石英。'渊水奇寒。",是指中国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的名胜之一。
去完善
赏析
《临川即事 其二》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追求文学与书法的意境,表达了对才情双全的赞美和向往。诗人在灵运、右军这两位文化巨匠的引导下,感受到了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同时也意识到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上总会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相伴。这种寻找灵魂共鸣的过程虽艰辛却令人愉悦。“谁知麻源三谷,顿有一双玉人”更是表达了在执着探索中突然遇见另一位同样热爱文学与艺术的知己的喜悦之情,可谓一次美丽的心灵邂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临川即事 其二》是北宋诗人洪刍所作。洪刍生活在公元990年至1062年之间,他是当时的文人雅士,以博学多才著称。他的诗歌作品大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这首诗则是他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一组诗篇中的一首。 在洪刍生活的时代,北宋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人们崇尚创作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诗歌,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洪刍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充满诗意,富有哲理,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在这首诗中,洪刍通过对临川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临川的美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既展现了洪刍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