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
万卉千葩画不如,芬芳合比白云腴。
应凭巧绝传神笔,幻出江南没骨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朵万朵花的美景无法用画笔描绘,其馥郁的香气胜过蓝天白云。只有凭借技艺高超的画师,才能巧妙地传达出江南水乡的风景。
去完善
释义
《茶花》洪刍注释如下:
1. 卉:泛指各种花卉。
2. 葩:花的意思。
3. 画不如:即画中难以描绘出其美。
4. 芬芳:香气浓郁。
5. 白云腴:指云彩般的白色花朵。
6. 应凭:应该是凭借。
7. 巧绝:巧妙绝伦的技艺。
8. 传神笔:形容用笔生动逼真,传达了花的神韵。
9. 幻出:通过技法表现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或景象。
10. 江南:代指富饶美丽的南方地区。
11. 没骨图:一种中国画技法,不需要轮廓线勾勒,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茶花的美丽和馥郁香气。诗人将茶花与各种花卉相比,认为它们的美丽无法用画笔描绘出来。茶花的芬芳仿佛如白云般丰满,令人陶醉。同时,诗人认为只有凭借巧妙的笔墨才能传达出茶花的神韵,创作出一幅犹如江南水乡的水墨画卷。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茶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茶花》是宋代诗人洪刍的一首描绘茶花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北宋时期,当时中国茶文化正盛,茶花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开始在庭园、寺庙等地广泛种植。
洪刍在宋哲宗、宋徽宗时期担任过尚书郎、国子监祭酒等职务,他在这一时期的文人圈中颇有声誉。他为人正直,关注民生,留下了许多描绘百姓生活的诗篇。然而,由于与权臣蔡京不和,他的官职一度被贬谪。在这一时期,洪刍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都渗透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在北宋时期,茶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茶叶贸易日益繁荣,茶具制造技艺日趋精湛,茶文化成为社会各阶层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随着禅宗文化的传播,寺院的茶会活动也日益兴盛,茶花在佛教文化中也具有了重要的地位。此外,由于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许多士人需要长年在外求学、为官,因此,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成为了这一时期文人的普遍情感。
在这种背景下,洪刍创作了这首《茶花》。通过描绘茶花的美丽和高洁,以及它与春天的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春天的期待。同时,通过对茶花的描写,诗人也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