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道中即事八首 其六

标题包含
道中即事八首 其六
万里将雏西北飞,江淮倒景弄差池。 云天空阔稻粱少,却羡鹪鹩巢一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让孩子远离故乡向北方学习飞翔,内心感到无比迷茫。 遥远的天边仿佛可望不可及,身边的环境让人有些失望。 广阔无垠的天空中难寻安稳的生活,真是羡慕那些小小鸟有一个安乐窝啊。
去完善
释义
1. "万里将雏西北飞":雏指幼鸟。这句意思是带着自己的孩子向西北方飞行数千里。这里作者以大雁迁徙为喻,表达了离家远去时的心情。 2. "江淮倒景弄差池":江淮指的是长江和淮河流域。倒景是古诗中的词语,形容水中的倒影。差池在古诗中有失误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江湖上的倒影似乎也有些混乱,表达了诗人对离家远行的不舍之情。 3. "云天空阔稻粱少":这句描述了西北地区粮食作物较少的状况。云空是古诗中的词语,形容天很高远的样子。 4. "却羡鹪鹩巢一枝":却表示转折,羡慕是一种情感。鹪鹩是一种生活在树枝上的小型鸟类。这句意思是虽然西北粮食物质不好,但是想到鹪鹩在树枝上筑巢就可以安居,内心就感到安慰。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而深沉的图景。诗人以“万里将雏西北飞”开篇,表达了候鸟迁徙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人们为了生计而远赴他乡的情景。接下来的“江淮倒景弄差池”一句,则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看到的江河景色,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绪飘渺之感。 随后,诗人用“云天空阔稻粱少”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困苦的忧虑。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粮食匮乏,生活艰辛,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无奈。然而,紧接着的一句“却羡鹪鹩巢一枝”,诗人笔锋一转,表达了自己对那些能够安居乐业、过上简单生活的向往。这句诗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的风景、困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中即事八首 其六》是南宋诗人洪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光宗年间(约公元1190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建立了一段时间,但政治局势仍然动荡不安。 洪刍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由于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被贬谪至江西等地。在流放期间,洪刍写下了这组《道中即事八首》,通过对沿途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这首诗中,洪刍以“白羽空留石上痕”的意象,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不满,认为朝廷应该采取措施,减轻人民的负担,保卫国家的安全。这些思想都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士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