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高宗皇帝挽词 其一

标题包含
高宗皇帝挽词 其一
宝历中兴业,于今六十年。 洗光旸谷日,炼补女娲天。 大业超东汉,皇恩畅北燕。 圣谟谁可颂,会有笔如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宝历:皇帝的年号,这里指宋高宗的年号“绍兴”。 2. 中兴:指国家由衰乱转入兴盛的时代或时期。 3. 六十年:从宋高宗建立南宋(1138年)到洪刍写诗的时间(约1200年左右)大约是六十年。 4. 洗光:指太阳光芒四射,照耀万物。 5. 旸谷:古人认为日出之处,这里象征光明。 6. 大业:伟大的事业。 7. 超东汉:超过东汉时期的繁荣。 8. 皇恩:皇帝的恩典。 9. 畅北燕:使北方燕地(北宋故都汴京地区)的人民生活得畅快。 10. 圣谟:皇帝的英明决策。 11. 可颂:值得歌颂赞美。 12. 笔如椽:形容文采出众,有如椽之笔,意思是写文章、写字的技艺高超,像房梁那样大的一支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高宗皇帝挽词 其一》是宋朝诗人洪刍的作品,旨在悼念高宗皇帝赵构。诗中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赞扬了高宗时期的繁荣盛世。 “宝历中兴业,于今六十年。”这两句诗点明了高宗在位的时间长度,即六十年的时间。这里的“宝历”是指皇帝在位时期,而“兴业”则暗示了高宗在位的这段时间内,国家经济得到了发展,国力逐渐强大。 “洗光旸谷日,炼补女娲天。”这两句诗表达了高宗时期的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其中,“洗光旸谷日”指的是太阳的光辉洒满大地,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而“炼补女娲天”则是对女娲补天的典故的借用,意味着高宗皇帝治理下的国家如女娲补天一样使国家恢复了元气,走向了强盛。 “大业超东汉,皇恩畅北燕。”这两句诗赞美了高宗皇帝的伟大事业和高尚品德。其中,“大业超东汉”表示高宗皇帝的伟大事业超过了东汉时期的历史成就,体现了他在位期间的卓越贡献;而“皇恩畅北燕”则强调高宗皇帝的恩情传播到了北方的边陲地区,表明他的仁爱之心惠及了全国的子民。 “圣谟谁可颂,会有笔如椽。”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对高宗皇帝的敬仰之情。其中,“圣谟谁可颂”意指高宗皇帝的英明决策和崇高智慧无人可比;而“会有笔如椽”则意味着诗人自己将竭尽全力,用如椽之笔记录下高宗皇帝的丰功伟绩,以传颂后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宗皇帝挽词 其一》是北宋时期诗人洪刍所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共两首。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年,即北宋徽宗崇宁二年。 这个时期,北宋政权处于内部纷争和外患不断的状态。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北宋王朝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封建制度的弊端和皇室的腐化堕落,使得国家积贫积弱,内外矛盾激化。此时,洪刍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的现状感到忧虑和痛心。 洪刍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他曾因为直言敢谏而触怒权贵,被贬谪到外地。尽管如此,他仍然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在这首诗中,他以高宗皇帝的逝世为契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皇帝的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高宗皇帝挽词 其一》是洪刍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表达了他在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时所展现出来的忧国忧民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