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挽词 其四
盛德如何说,由来只是仁。
推心无尔界,摩手为吾民。
广大天同道,高明圣与邻。
欲知恩普处,海岳但微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汉语中,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仁爱的美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现在我将它译为白话文:
高尚品德的本质是什么?源于一颗仁爱之心。
关爱他人不分彼此,关心民众犹如亲人。
宽广胸怀与天地共生,高尚情操与圣人并肩。
想知道恩情如何惠及大众?看那大海高山如微尘般渺小。
去完善
释义
1. 高宗皇帝:此处指宋高宗赵构。他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南宋建立者。
2. 洪刍:宋朝学者,历任礼部员外郎、秘书少监等职。他这首诗是对宋高宗的哀悼诗。
3. 盛德:崇高的道德品质。
4. 如何说:难以描述。
5. 由来:自古以来。
6. 仁:仁爱之心。
7. 推心: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8. 无尔界:没有界限地关爱他人。
9. 摩手:亲切抚慰的手势,表示关爱。
10. 吾民:指人民百姓。
11. 广大:广阔无边的意思。
12. 天同道:指天理相通。
13. 高明:指崇高、高尚的品质。
14. 圣与邻:圣人的境界。
15. 欲知恩普处:想了解皇帝恩泽普及的地方。
16. 海岳:指大海和高山,代表广阔的疆土。
17. 微尘:比喻微小的事物,这里用来形容皇帝恩泽遍及一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皇帝的仁德、智慧和贤能。诗人通过描写皇帝的崇高品德和对民生的关怀,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之情。其中“推心无尔界,摩手为吾民”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帝关心民生、体恤百姓的形象。而“广大天同道,高明圣与邻”则表达了皇帝治国有道、智慧过人的特点。最后,“欲知恩普处,海岳但微尘”一句,诗人以大海和高山比喻皇帝的恩情,寓意皇帝恩泽四海,感化万民。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感人至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宗皇帝挽词 其四》是北宋诗人洪刍所作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北宋末年,公元1127年前后。
在这段时间里,洪刍的个人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早年进入官场,历任御史台主簿、秘书省校书郎等职。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和变幻莫测,他在一段时间内遭到贬谪。在这段人生低谷期,洪刍将注意力转向诗歌创作,以此表达他的情感和对世事的看法。这首《高宗皇帝挽词 其四》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在洪刍创作这首诗的时期,北宋正面临严重的内外压力。外部,金国入侵,宋朝国力日衰;内部,官僚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日益加深。在这种情况下,洪刍对于高宗皇帝的逝去感到痛惜,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忧虑。在诗中,他以“英声遏景云”来形容高宗皇帝的辉煌功业,以“鹤化升天堂”来表达对皇帝的哀悼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