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膝轩
乌隼经行处,蜗牛窈窕深。
会稽虽奉计,彭泽自无心。
禅寄跏趺坐,风披徙倚襟。
莫言容膝地,不废掉头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乌隼经过的地方,蜗牛深深地隐藏在幽静的角落。虽然身在会稽接受计划安排,但我内心却向往着彭泽的自由生活。通过禅修来寄托我的理想,任凭风吹动我的衣襟。不要说我只能容忍这一点狭小空间,因为我不会放弃诗歌的追求。
去完善
释义
1. 乌隼:指一种凶猛的鸟。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位历史人物。
2. 经行:佛教术语,指僧侣按一定路线行走。
3. 蜗牛:比喻地方狭小或道路曲折。
4. 会稽:浙江绍兴地区。
5. 奉计:指按照计划行事。
6. 彭泽: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
7. 禅寄:指把心思寄托在禅宗修行上。
8. 跏趺坐:佛教术语,盘腿而坐的姿势。
9. 徙倚:徘徊不定,犹豫不决。
10. 襟:衣服的前面部分,这里代指诗人的内心情感。
11. 容膝地:狭小的空间。
12. 掉头吟:表示诗人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转向诗歌创作。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容膝轩》是宋代诗人洪刍所作。诗中以“乌隼经行处”起句,形象描绘出环境的高峻和广袤;而“蜗牛窈窕深”则暗示了地势的深邃和险峻。这种境界无疑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静谧、幽深而又气势恢宏的画面。诗人借用“会稽虽奉计,彭泽自无心”两句传达出人生的顺逆无常,世态炎凉以及他本人身处其中而无动于衷的态度。接下来的“禅寄跏趺坐,风披徙倚襟”既体现了禅意的恬静与超脱,又流露出身处江湖之远的漂泊之感。最后以“莫言容膝地,不废掉头吟”收尾,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居陋室,依然能胸怀壮志、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容膝轩》是北宋著名诗人洪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事的忧虑。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也就是北宋末年。
在创作这首诗时,洪刍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曾是北宋朝廷的一名官员,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在这段时间里,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对世俗名利产生了厌倦。因此,他选择隐居山林,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一时期,他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雄心壮志到后来的淡泊名利,这些都体现在了他的诗歌创作中。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一方面,北方边疆地区受到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另一方面,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严重。这种时代背景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对现实产生反思,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洪刍在这首诗中表达的出世思想,正是这种社会思潮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