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师川喜余来还之作
谪去蹔经牛斗分,归来重赋豫章行。
鸰原凄断手足戚,陇水悲伤甥舅情。
半世问津今老大,一丘散发得生平。
长卿句法锋难犯,隠若蒙公万里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被贬之时短暂的分布在牛斗星之间,归来时重新写出《豫章行》的诗篇。
鸰原之上令人哀痛的兄弟情谊,陇水上表露出甥舅间的悲伤情感。
半生致力于寻找渡口现已老去,一生散发的光辉已照耀一地。
继承长卿的诗句与意境锋芒毕露难以侵犯,犹如隐若先生掌控着万里的城市。
去完善
释义
1. "谪去":指被贬官流放。"蹔"通“暂”,是短暂的意思。"牛斗"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八宿之一,这里用来比喻距离遥远。
2. "归来":指从远方回到故乡。"重赋":再次创作或吟咏。"豫章":南昌的古称,这里代指江西。
3. "鴒原":指兄弟情深的地方。"凄断":极度痛苦的状态。"手足戚":形容兄弟姐妹间的情感深厚。
4. "陇水":甘肃省的河流。"悲伤甥舅情":表达舅舅和外甥之间的感情。
5. "半世问津":半生都在寻求出路。"今老大":指现在年岁已大。
6. "一丘":一个山丘,这里用作隐士居所的代称。"散发":脱去官服,表示辞官归隐。"得生平":过上安定的生活。
7. "长卿":司马相如的字,他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句法":诗句的结构和韵律。"锋难犯":意指他的文采无人能及。
8. "隠若":指隐居的人。"蒙公":东汉时期的名士孟敏,字公威。"万里城":指广阔无垠的世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诗人遭贬谪后又得以返回的复杂心情。诗人在牛斗星间暂时别离,回归故乡后再次写下豫章之行的心情。手足之情、甥舅之义让他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亲切。而诗人自己已过半百的人生,如今看尽了世事的沧桑。他的文采飞扬,犹如长卿般难以匹敌,隐喻他坚守信念如同蒙公一样坚定不移。诗人借助于自然景色以及亲情表达出人生的无奈与执着,展示了诗人深沉而又豁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徐师川喜余来还之作》是南宋诗人洪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正值南宋后期,金兵南下侵扰,国家形势危急之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与友人重逢的喜悦以及对于家国命运的忧虑。
诗人洪刍,字公特,号玉峰山人,江西婺源人。他曾任国子祭酒、秘书少监等官职,后因故被贬谪至广州。在广州期间,他与徐师川结为挚友。徐师川是一位文人雅士,擅长书法和绘画,两人时常在一起切磋诗艺,探讨人生。
绍熙元年间,洪刍因故从广州返回故乡,途经临安(今杭州)时与徐师川重逢。此时,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不断南下侵扰,百姓生活困苦。诗人深感家国的命运多舛,于是创作了这首五言律诗,以表达对友人重逢的喜悦和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