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越犬旧闻冬吠雪,闽天今见雪中梅。 朔风扫荡宿霾尽,苦雾驱除霁色开。 情共酒杯浑欲浅,心随炉炭欲成灰。 我来正落黄茅后,茅未黄时傥得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早年听说狗在冬天会叫唤白雪,如今我在福建也看到了雪中的梅花。 冬天的寒风把之前积累的阴霾都吹散了,浓郁的雾气也逐渐散开露出了晴朗的天空。 情感和酒杯混在一起感觉有点清淡,心情似乎随着炉火的温度慢慢冷却。 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好是黄茅落下之后,要是茅草还没黄的话,或许我可以早点回去。
去完善
释义
1. 越犬:古代南方地区的一条狗。这里可能指代南方的一些动物或人们。 2. 闽天:福建一带的天气。这里特指福建省的天气。 3. 朔风:北风。这里泛指冬季寒冷的风。 4. 宿霾:长时间积存于空气中的尘埃、烟雾等污染物。这里比喻为长时间积存的问题或困难。 5. 苦雾:雾气重且味道苦涩。这里用苦雾象征生活中的困境。 6. 霁色:雨后天晴时的天空颜色。这里用来比喻困难消除后的明朗局面。 7. 黄茅:植物名。其叶子在秋冬季节会变黄。这里可能以黄茅比喻秋天。 8. 傥得回:傥,表假设的连词;得回,得以回来。这句表示如果秋天就能回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冬雪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首联通过对比南北地区的雪景,展示了地域差异带来的视觉体验;颔联描写了朔风驱散阴霾、苦雾消散后晴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与欣赏;颈联表达了诗人在寒冷天气中心情的沉重,借酒消愁,而内心的忧虑随着炉火的燃烧仿佛即将化为灰烬;尾联则透露出诗人因为大雪过后的黄茅地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全诗结构紧凑,表达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冬雪的独特视角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洪刍的这首《雪》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 这个时期的北宋,正处于一个相对繁荣稳定的历史阶段。然而,洪刍的个人命运却颇为坎坷。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却因科举失利而未能进入仕途。后来,他受到朝廷的重用,担任过知州、参知政事等要职,但在政治斗争中遭到排挤,最终辞官归隐。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文人墨客们,他们以诗词歌赋为媒介,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洪刍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雪》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洪刍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以雪为载体,表达了对纯净、高洁品质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洪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也是他在那个时代所经历的人生际遇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