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挽词
万里空悲赤壁秋,九原遽有白杨愁。
凤毛并作人间瑞,玉润俱从地下游。
已跃龙津随化剑,难凭夜壑觅藏舟。
遥知会葬车千两,苦雨萧萧迸泪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无尽的秋色中,万里悲鸣环绕着赤壁;九泉之下,白杨树也陡然生出哀愁。凤凰般的文人纷纷出现在人世间,美好的玉石都随着地下的河流缓缓流淌。曾经梦想挥剑横渡江河,却在夜晚的海湾找不到隐藏的小船。遥想那千里送葬的队伍,无数的泪水在空中飘洒。
去完善
释义
1. 何君:指何栗(1096-1127年),字仲锡,北宋著名学者。
2. 赤壁:此处借指埋葬何君的墓地。
3. 九原:代指阴间或墓地。
4. 白杨:古人常以白杨形容悲凉的场景。
5. 凤毛:指何君的文采出众。
6. 玉润:比喻品德高尚。
7. 龙津:指仙界的河流。
8. 夜壑:暗指阴间。
9. 藏舟:指寄托哀思的地方。
10. 遥知:远远地知道。
11. 车千两:形容送葬队伍庞大。
去完善
赏析
《何君挽词》是宋代诗人洪刍为悼念何君所作的一首哀悼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赤壁、白杨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何君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凤毛”、“玉润”等,形象地表现了何君的优秀品质和才学。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化剑、藏舟等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学底蕴和思想内涵。最后,诗人以“遥知会葬车千两,苦雨萧萧迸泪流”的画面结尾,表达了人们对何君去世的悲痛心情。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感情真挚、意境深远的悼亡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何君挽词》是宋代诗人洪刍的一首悼念故友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17年,当时洪刍正在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担任翰林院修撰。
在这个时期,宋徽宗赵佶在位,北宋王朝表面繁华,但实际上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洪刍在翰林院任职期间,见证了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和腐败现象,这也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故友的哀悼之情。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诗歌创作尤为繁荣。许多文人墨客纷纷以诗歌为武器,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感悟。洪刍在这一背景下,也积极投身于诗歌创作,以其才情和学识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如这首《何君挽词》。
去完善